第22章 该如何破局(2 / 3)
像曹国公府这种勋贵之家,倒是能用得起蜡烛、油灯这些东西,但这几天的经历告诉李佑,就是把屋子里点满蜡烛,都没有一个三十瓦的日光灯亮……
李佑也想高爇银盘百枝火,点上蜡烛,来个秉烛夜游,但当他点上十支蜡烛后,那个油烟的味道差点把李佑呛死,之后他就彻底打消了这个想法。
八点上床,要睡到早上六点,一天睡十个小时,想想就觉得痛苦,李佑开始哀嚎,搁在穿越前,晚上八点,班还没下,夜生活还没开始呢,
起身,搬凳子,费劲巴拉地把太师椅放回位子上,李佑来到了床边,白玉从李佑的被窝爬了出来。
李佑看了看,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开始咒骂这该死的封建社会,太特么奢侈了,居然用人来暖被窝……
不过,叹气归叹气,咒骂归咒骂,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闻着被子上处子的体香味,李佑还是接受了这一切。
李佑抬了抬手,示意翡翠和白玉两人去睡,自己则躺在床上,瞪着眼睛,望着房顶的檩条,开始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了。
李佑很纠结,作为六百年后穿越而来的人,虽然知道历史线的脉络,但也就知道个结果而已,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而且,很多史书都是有“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的情节,将某些记录又删又改,史书都成了野史;至于那些稗官野史,又带有极大的主观色彩,写书的人看谁不顺眼,就使劲编排。历史上的史实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史书这种东西能有两三成是真话,已经不错了。
后世网络那么发达,很多民间“历史学家”考证历史材料,往往都是以结果来推导过程,九成九是“史书一句话,剧情全靠编”的推测而已。
拿李景隆来说,后世都说李景隆是草包将军,但李景隆真是草包吗?
要知道李景隆在洪武朝被封为太子太傅,以朱元璋的雄才伟略,会重用一个“草包”?
别的不说,李景隆能带领五十万大军有条不紊地走到北平城,那就说明他不简单。还别不信,五十万大军,加上随行的民夫、骡马、战车,展开队形最起码有二三十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别的不说,李景隆能带领五十万大军有条不紊地走到北平城,那就说明他不简单。还别不信,五十万大军,加上随行的民夫、骡马、战车,展开队形最起码有二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