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伏羲】(1 / 4)
地球历15545年。
以封闭小宇宙为快子计算机外壳,这个天马行空的方案解决了快子计算机研发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作为人联科学院目前的最高优先级任务,快子计算机研发项目的研发进度异常迅速——这其中固然有吕永昌这个人形外挂的大力推动,但也绝对少不了大量院士加班加点的辛劳付出。
【伏羲】,这是吕永昌提出的名字。
毫无疑问,它被采用了。
和常规的计算机不同,【伏羲】快子计算机的制造工艺可谓是颠覆?的。
整个制造过程并不复杂,甚至还有些简单。
第一步,切割小宇宙。
第二步,将小宇宙内部彻底清空。
第三步,在其中放入各种快子计算机组件。
和常规的计算机不同,快子计算机的组件几乎不需要考虑组装顺序和布线的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组件都会自带零点熔炉和自我维护系统。
就像宇宙中的一个个星系一样,这些计算机组件被规律地安放在一个直径一光年的小宇宙之内。
组件之间,不存在任何数据传输线路——目前的人类文明可无法将快子约束在数据传输线路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像一台计算机被摘除所有导线和数据线,然后将各个零件分散地放置在庞大的宇宙中一样。
小宇宙的规模很小,但对于一台计算机来说,这已经足够庞大了——哪有计算机的规模是以光年计算的?
为了防止组件之间由于引力和其他各种意外因素发生移位和碰撞,所有零部件都采用了空间锚技术固定。
空间锚技术,顾名思义,就像船舶上使用的船锚一样。
只不过,空间锚是用在时空海洋中的。
大至行星要塞,小至微型探测器,都可以通过这个技术将自身牢牢地“固定”在宇宙之中。
小宇宙内部的零部件安装工作并没有消耗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