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先帝遗志(1 / 3)
曹芳正在整理衣袖的动作停了片刻,很快又恢复了从容,只是更慢了一些。
尹大目在为曹爽开脱,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他的理由却值得注意。
曹爽与司马懿的冲突不仅是个人利益,还涉及到两个阵营的路线之争。
简单的说,就是寒门与世家之争。
这里的寒门并不是指穷人——穷人是没资格参与朝堂之争的,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指身世不够显赫,还没进入仕途,或者刚刚进入仕途,还没有积累起足够的人脉、声望的家族。
在这个书籍还是靠手抄为主、学问以经学为主的时代,寒门往往还意味着在经学上积累不够,只能以战功和吏治出人头地。
最典型的就是以曹操为代表的谯沛集团。
相反,世家就是有厚实的经学传承,有几代人出作二千石级高官,积累了深厚的人脉和声望的家族,之前最典型的就是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的豪门,现在则是以颍川四长后人为代表的新生世家。
曹操行法家制度,一手打压老牌豪门,一手拉拢新生世家。结果老牌世家被打垮了,新生世家又坐大了。这件事本该由后继之君来处理,但曹丕为了夺嗣,向汝颍人求助。登基之后,行九品中正制,为新世家扩张势力大开方便之门。
等曹睿上台,世家再次控制了朝堂,而且是老牌豪门与新生世家联手,实力更强。
曹睿一度想从世家手中夺回权力,却遭到了世家的强力反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尚书台事件。
尚书台本是为天子服务的内朝机构,东汉时渐渐成为权力机构,尚书令位卑而权重,有内相之称。曹魏延袭汉制,尚书台作为三台之首,至关重要。
为了表示对尚书台的重视,曹睿曾去尚书台视察,亲阅文书,结果被尚书令陈矫当面拒绝。
陈矫的理由冠冕堂皇。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陛下你要是觉得我能行,就不用看了。你要是觉得我不行,就换人。亲阅文书办不到,这是大臣的事,不是陛下你应该关心的事。
当时的曹睿刚继位不久,没底气和陈矫这样的老臣较量,灰溜溜的回去了。
但曹睿在位期间,一直和世家斗争,并随着政权的稳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可惜他命短,未竟全功,嗣君又年少,只能由辅政大臣继承遗志。
这个辅政大臣就是曹爽,而不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