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人尽其才(1 / 3)
曹芳听得入神,也没多想,将酒杯递了过去,连手指间的一丝柔腻都没注意。
柏夫人却有些面红耳热,连耳垂都红了,添酒的手也有些不稳,洒了不少,添了三次才添满,又小心翼翼的送回曹芳手中。
司马懿侃侃而谈。
他认为诸葛诞不会轻易接受毌丘俭的命令,这时候调毌丘俭去,对毌丘俭也不是好事。两军交战,数万大军在方圆百里的战场上交锋,协调本就困难。毌丘俭初掌帅印,既不熟悉淮南形势,又将帅不合,无法同心协力,很难战胜对手,反倒有可能遭受挫折。
因此,借着这个机会,让毌丘俭熟悉一下淮南形势,为将来接替王凌做准备,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毌丘俭虽然也立功心切,但他刚刚立下救驾之功,没有那么急迫,又征战多年,深知战场凶险。稍微一解释,他就能接受了。
最后一点,这是曹芳御驾亲征的好机会。
御驾亲征不是让曹芳亲自拿刀砍人,而是让他熟悉战场,亲身体会将士行军作战的不易。这可比不是看地图就能感受的,有利于养成慎战的思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熟悉军中将领,知道他们的才能和品性,为将来安排任务做好准备。
毫无疑问,兵权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兵权,皇权才有基本的保障。
武皇帝征战一生就不说了,文皇帝曹丕、明皇帝曹叡登基之后都曾有类似的举动,目的也一样。
对曹芳来说,这个道理同样成立。
统率中军,去一趟淮南,既能在王凌作战不利的时候策应王凌,也能为王凌取胜之后,逼他回朝做准备。王凌不是想造反,他只是想立功名。立下大功,加官晋爵,再加上天子亲至,他不会再拒绝朝廷的诏书。
当然,不排除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大胜之后,王凌有可能提议趁势进军,渡江平吴。
只不过这个可能性很小。就算王凌有这样的想法,很快也会被现实教训。
现在还不具备渡江平吴的条件,就算有条件,也不是从扬州方向,而是在荆州方向。
扬州方向的江面宽,风浪高,又靠近建业,吴国的中军主力增援很方便,尤其是水师,魏军根本没有一点优势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