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确定目标(3 / 3)
第二阶段,以东兴堤的攻防为主。
不管诸葛恪是否来攻,我军都将在三个月后发起攻击,力图夺取东兴堤,将战线前移,使东兴堤成为阻止吴军进犯的要塞。
这一阶段的战斗主要由征东将军毌丘俭负责,扬州刺史诸葛诞部协助作战,中军掠阵,并提供侧翼掩护。
在必要的时候,中军会加入战斗,但主要是增援征东将军部,以免出现重大伤亡。
如果前两个阶段的目标顺利实现,第三阶段则主动反击,包抄吴军后路,争取取得更大战果,包括但不限于夺取濡须坞。
考虑到第二阶段战役的不可控因素太多,这一阶段的作战有极大的调整空间,需要动用的人马也更多。可能需要中军直接参战,并承担一定分量的作战任务。
如果能一战重创江东主力,当然更好。
退一步讲,也要打残诸葛恪,让孙权陷入无人可用的局面,为其死后的吴国陷入内乱创造条件。
因此,除了命令征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诸葛诞诱敌深入,咬住诸葛诞之外,还要提前组建一支能够快速机动,又有相当战斗力的精锐,做好抄孙权后路的准备。
考虑到地形,这支精锐会以骑兵为主,熟悉地形,而且勇猛善战。
第三阶段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精锐能否实现预定的战术目标。所以,这支精锐的数量既不能少——少了不能解决问题,又不能太多——多了会惊动吴军,突然性不足,被迫与兵力占优的吴军正面作战。
风险很大,所以要精挑细选,从将领到士卒,再到武器装备,都要提前准备。
这一点,离不开太尉王凌的支持。
王凌坐镇寿春,都督扬州军事多年,现在虽然已经回朝任太尉,在扬州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要执行这种奔袭敌后的战术,自然需要熟悉地形的本地驻军,能够当此重任的自然是王凌旧部。
曹芳决定,传诏太尉王凌,让他推荐合适的统兵人选。
虽然这个消息还局限在小范围内,并没有公开,却引起了郭淮的故意。
他本人就在这个小范围内。
他看中了长途奔袭,抄孙权后路的任务。
经过几次会议,他非常清楚,天子并不真的信任他,包括任命为他五兵尚书都是为了大局考虑,给王凌父子面子。在五兵尚书任上做出成绩是不太可能的,想重新成为方面大将,只有别领一部。
当初王凌就劝他到扬州就任,将功赎罪,只是那时他还不服气,拒绝了这个建议。
现在这个机会又出现了,不由得他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