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2 / 3)
众人反应过来,纷纷附和钟会。
他们不是不想和嵇康一样,但他们大部分没那资本。
一是没那天赋,仅凭学问才能立世。
二是没那家世,不做官也可以富贵无忧。
嵇康的父兄都是官员,嵇康的夫人还是宗室女,他就算不做官,也可以衣食无忧。
对这种人,他们只有羡慕的份。
曹芳哈哈一笑,算是认同了钟会的意见。
虽然他其实并不赞同,但这不是他想讨论的焦点,没必要太过纠结。
“刚才山涛提到游士,我倒是有一个疑问,想听听诸君的高见。”曹芳换了一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游士多是因为乐崩礼坏,士者无以为家。前朝大兴儒学,太学之士至三万计,最后却导致了处士议政,党锢再起。我大魏承汉而兴,又该如何吸引汉朝的教训,使士成为国家之栋梁,而非乱政之游士?请诸君各抒已见。”
众人顿时来了兴趣,纷纷低声讨论起来。
先秦的游士如何,其实不重要。
三四百年前的事,对现在的借鉴作用有限。就算儒家好古,在这样的场合,也没几个人愿意真的用心讨论。
可是汉末的事离得不远,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平时也讨论得不少。如今天子有意垂询,他们当然要认真对待,争取应对得当,脱颖而出。
天子用人,不拘门户、家世,唯才是举。
私下讨论了一阵后,平阿乡侯、散骑侍郎蒋凯率先发言。
“汉朝崇儒,扩建太学,本是好意,只是操之过急,名大于实。太学虽有三万人,真正潜心学问的人却很少,大多耽于交游。平时高谈阔论,国家有难时,文不能治民,武不能勘乱。此等人未入仕时扰乱人心,入仕后也无益于治。陛下兴学,不可不察。”
蒋凯开了口,其他人立刻跟进。
曹魏禅代已经三十年,以汉民自居的人自然有,却已经不多。曹芳又好用年轻人,眼前这些人大多生在汉亡以后,就算是生在汉末,也没有在汉代为官的经历。他们对大魏的认可更为实际,对汉的认可更多是在文化上。
此时讨论起汉末的弊政,他们没什么心理负担,更敢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