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只为不遗后世忧(1 / 2)
如果太阳注定要落山,那我就把余晖洒满天。
李世民最近一直在琢磨,要把一个什么样的大唐交到太子手里,才是人生最完美的落幕。
李世民看到了李泰治理国家的能力,李泰的胸怀、格局、眼光,他样样满意,他相信李泰能做一个好皇帝。
李泰会用人也会做事,他一点不担心大唐在李泰手里会衰弱下去,李泰知道爱民也很勤谨,内政外交都没有问题。
征战杀伐方面李世民也不担心,李泰处事很冷静,他懂得权衡轻重,该打的仗他有决心打,不该打的仗他知道先忍耐一时。
李世民为君为父,他思考的是在他执政期间,他要尽最后的心力给太子留下一个承平盛世,给他打好基础,让他的江山坐得更稳也更容易。
对内要把朝堂清理一番,给他留下可堪大用的柱石之臣,当然绊脚石就不用留了。 m??.yexias?huge??.info
对外要把难啃的硬骨头拿下,不是怕他啃不动,而是不想让他去啃,注定要伤牙,那就伤爹的。
高句丽雄踞东北,像蹲在自己身边的一头雄狮,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隋朝一共短短的三十几年国祚,三番四次的东征,难道是杨家父子跟高句丽有私仇么?还是说杨家父子都没有战略眼光?
无论官也无论民,可以说是举国上下反对东征,有人说“此乃不恤民力、劳师远征之举”,有人说“攻打高句丽是毫无必要的征讨”,也有人说“这是对他国的侵犯”。
然而东征真的是错的吗?不,只不过是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罢了。
谁坐到龙椅上,谁都会知道东征有什么意义,高句丽是大唐周边唯一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征高句丽之战必然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
自隋初开始,征讨高句丽就成为了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是消灭高句丽始终是不能放弃的战略目标。
李世民知道大唐与高句丽不能共存,这仗早晚都要打,区别只是早与晚,没有打与不打。
大唐如今看起来是太平盛世,但实际上休养生息的还不够,李世民发布了许多的惠民政策。
身有伤残者免税、年长者直接给发钱、到婚龄即成亲者给送礼金、被征战连累的人家按人头赐绢、因战因工而伤亡致残的人给发放赙物……
每一条政策的背后都是从国库流出的真金白银,大唐的国库并不殷实,但百姓生活相对富足,李世民说他这叫藏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