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第三十六章 “这才哪到哪啊。”……(2 / 4)
随便带一个回来,后果都不堪设想。
李暮不知道这些疾病的具体流传时间和地区,只知道一些预防的措施和救治的关键词。
李暮又一次提笔,把自己知道的都写下,一边写还一边翻医书,尽量让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贴合古人的认知,能让大夫看懂。
翻着翻着她看到一本《肘后备急方》,又一拍脑门,想起了疟疾,碰巧她看过一部讲屠呦呦女士研发治疗疟疾药物的单元电视剧,知道青蒿素是用乙醇——俗称酒精——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
于是她又另起了一页纸,其中多次重复提到屠呦呦女士的名字,避免出现像捉匪牌那样叫人把创意和功绩扣她头上的事情发生。
李暮写的东西其实并不详细,毕竟她也不是专业的,好在其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许多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知识,比如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比如细菌病毒,还比如水中加盐补充电解质避免霍乱患者脱水而死等,让看到这些文字的无渡一头扎了进去,太医院也跟着受到了冲击。
船队准备带上百余名医官,太医院中也有人跟随船队出海,别说这关乎他们自身性命,就算无关,但凡能通过这些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学识精进医术,运用到其他的病症中,也足够他们救治万民,流芳百世。
……
十月,林晏安也跟着长了一岁,林栖梧十二,他十四。
安颖的课还在上,小老头年纪大了准备致仕,时间也越发空闲起来,因此课程变得有些频繁,李暮也隐约察觉到课程的重点和之前略有不同,她又观察了两节课,终于确定不是她太敏感,就是安颖在课程里夹带私货,明里暗里,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忠君的思想。
李暮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君臣那套多少带点免疫,但林栖梧和李云溪都还小,李暮怕她们学偏了性子,就回去跟林却提了一下。
林却:“大抵是知晓你能管住我,所以想从你这入手吧。”
李暮:“……”
行宫晚宴上发生的事情林却给她报备过,她是有点不太好意思的。
可林却都和她卖惨了,说:“因为你不爱见人,总有风言风语说我嫌弃你,把你关着不让你出门,天地良心,这怎么还能怪到我头上。”
这么一说,李暮也就由着他造谣。
万万没想到,林却惧内的谣言连安颖都信了,这么回头一看,或许在行宫上课的时候,安颖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念头,只是当时说得太隐晦不明显,两个孩子没这方面的意识,她也是到如今才发现。
林却很干脆地给他们换了位先生,理由也是现成的,安颖要致仕还乡,当然没法再来给她们上课。
新先生来那一天,李暮和往常一样提前到上课的地方,从另一个门进去,走到竹帘后头。
结果新先生来得比她还早,听见竹帘后头的动静,又看到李暮透过竹帘的身影,起身向李暮行了礼。
对方报上了名字和官职,是户部尚书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