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傅调的练习曲(1 / 7)
傅调下半场演奏的作品为肖邦的12首钢琴练习曲,作品集编号为25,第一首完成于1834年,第二,三,十二完成于1836年,其余部分完成在1832-1834年间,呈现给达左尔伯爵夫人。
傅调的手无比轻缓地落下第一颗音,并未直接移动,而是缓缓抬起,让止音器慢慢贴近正在颤抖的琴弦,构建出一丝即将消散的迹象后,他的双手便再次落下。
一连串无比连绵的琶音在傅调的手上流淌而出。
并不如同其他的琶音练习曲那般炸裂,然而显得有一丝柔和,正如同缓缓地流水一般在众人面前漂过。
按照肖邦创作出这一首作品时候的想法,这一首作品名为“牧童的短笛”,肖邦是这样和他的学生解释这一首作品的。
“牧童因为暴风雨即将来临,避难于安全的洞穴。远处风雨大作,牧童却若无其事地取出笛子,吹出风雅的旋律。”
在肖邦的原版乐谱之上,他将右手每组十六分音符的第一颗音都给予了着重标记,舒曼也认为这一首作品相比较肖邦给出的牧童短笛练习曲,这一首作品实际上更像是竖琴练习曲。
傅调在练习这一首作品之前查阅过很多的资料,从布鲁塞尔到巴黎的火车上他也一直翻看着手中的乐谱,思考着其中的内容,因此他对于肖邦所想要表达出来的一切意象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准确的表达。
正如同肖邦所想的那般,傅调的右手将每一组十六音符的第一颗音加了些许重量,音乐的线条瞬间走了出来。
明明是双手演奏的作品,但是却在傅调的手指之下,变得如同单声部的旋律一般,无比的悠扬且平和。
其他的音符只是作为音乐的配菜围绕在主旋律的周围,正如同之前所言,如竖琴练习曲一般,随着音乐踏足此地而缓缓流淌开来的波纹一般。
而他所做的这一切,便让音乐主旋律的音乐性成为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个主旋律的表达好听与否,便更为的关键。
可问题是……傅调他的音乐性会很弱吗?
从上半场的演奏中所有人就听了出来,傅调的音乐性上的水平几乎是无人能够比拟的强大,只是单纯讨论音乐的美感,不去讨论是否符合作曲家本身的那一层外壳,傅调能够直接碾压过许多人。
就比如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预选赛上,傅调弹奏的作品之中你几乎完全听不出来任何肖邦的东西在其中,甚至感觉不像是肖邦。
但是为什么傅调能够通过预选赛的选拔,成功进入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正赛?
就是因为傅调他在音乐本身的美感上所做的一切,他让音乐的美变得更为致命,更加吸引众人。
即便音乐之中那种肖邦的感觉并不浓烈,你也能从傅调音乐之中的那种美感上,感受到傅调所想要表达的一切,领略到他音乐世界之中的美。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傅调能够拿下肖赛预选赛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