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聚变,巨变(2 / 7)
他早就预料到核聚变的“横空出世”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巨变,但在细节方面,他考虑得其实没有专业的经济学者那么细致。
多少人口会失业?失业的人口如何安置?
产业升级过程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资金从哪里来?落后产能淘汰所造成的损失怎么弥补?
最优的路线图是怎么样的?产业更替周期怎么去把控?宏观介入的边界在哪里?
这一个个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比核聚变技术本身要简单。
诚然,在这项技术面前,一切经济活动的容错率都在无限攀升,乃至社会安定度,也因为这个无比宏大的愿景而得到了罕见的“固化”,民众对环境的耐受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如果能做得更好,我们又为什么要犯错呢?
几分钟之后,陈飞云的报告终于讲完,而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立刻有人举手申请发言。
“我认为陈总讲的这几点都是没错的,但在最后的产业专业和产业偏向部分,我有一些异议。”
“目前看来,EAST堆对当地造成的就业影响主要集中在中下层就业群体中,也就是说,我们要优先考虑这部分群体的需求。”
“你让他们去搞芯片,去搞电池?这根本就不切实际,甚至连电机都有些勉为其难。”
“在这里,我不得不向陈总提出一个建议:还是要加强底层调研。”
“我们民众的水平没有那么高,同时年龄也普遍偏大,另有一点,他们很多并不能接受市场化的职业规则。”
“所以,我认为,整个产业转移的思路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着重考虑低端化、基础化的产业布局,保证整个过程不出现大范围的‘颠簸’.”
这人说得有理有据,台上的陈飞云也赞赏地点头。
“这位同志的理解很好,事实上,这也是我们重点考虑过的问题。”
“但我必须要指出,这样的思维对AH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我们曾经吃过这样的亏。”
“在化石能源时代,我们为了保证某些省份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曾经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决策,而这些决策也导致了地区性发展的不平衡。”
“从整体上来讲,我们确实是获益的,但有没有必要呢?”
“我认为,在核聚变、在能源趋近于无限这个大前提下,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不能让AH变成新时代的‘粮仓’,我们应该让每个地区都建成配套的、全流程的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