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关中大丰(2 / 3)
&emsp&emsp李晔摇摇头:“朕的天下,所有人都要纳税,包括朕。”
&emsp&emsp两成的税,一年也有几十万贯进到户部的府库。
&emsp&emsp规矩,从才开始就要定好。
&emsp&emsp张承业一回到长安就忙的双脚不离地,除了织造局的事,还有蜀地行政区的划分。
&emsp&emsp但这还不是李晔最为关心的,放在心头第一位的始终是秋收。
&emsp&emsp户部上报的关中田册,朝廷治下的关中良田有3000万亩,中田有8000万亩(注:有考据的,明朝时期,朝廷统计陕西可耕地是2800万市亩,约和11200唐亩,专家考证唐朝的可耕面积应该略大余明,此数值跟明持平。)
&emsp&emsp无人耕种的荒芜田地有四成,主要在华州、鄜坊还有泾原,一成为官屯,五成有百姓耕种,京兆府治下还有华州、邠宁凤翔府,能耕的地大多都种上了,哪怕没有百姓耕种的荒地,也安排了军屯。
&emsp&emsp大唐中田百顷的产量五十石(斛),良田百顷的产量大概八十石(斛),今年天时不错,风调雨顺,产量应该可以保证,已经收割的地,产量都在此之上。(注一顷为一百亩,产量为唐书食货记载,唐时一石大概150斤,一亩地产量大概0.5石,为75斤左右,换成今天的市亩,一市亩产量大概两百多斤,还是偏低的。)
&emsp&emsp到了八月,各州县的粮食收获渐渐明朗。
&emsp&emsp“陛下,大喜啊!大喜,各县上报,粮食产量达到预期,关中大丰,今年无饥馑之忧,关中大丰啊!”
&emsp&emsp李晔也是很高兴,没有了饿肚子的烦恼。
&emsp&emsp“百姓耕种,记录在册的有二十万顷良田,四十万顷中田,大概能收粮食三千六百万石(斛),可上交赋税三百六十万石,加上军屯的十万顷良田,大概可收八百万石。”
&emsp&emsp李晔快速口算了一下,甚是激动:“这么说今年入府库的,预计有一千一百六十万石粮食?”
&emsp&emsp想当初为了二十万石粮食,还要跑到河中跟王重盈磨半天嘴皮子,现在一下有了一千多万石粮食,李晔也有了成为狗大户的感觉。
&emsp&emsp这个年代,有粮就是有底气啊!
&emsp&emsp“天佑大唐,陛下仁德,今年风调雨顺,又无水旱蝗灾,谷粟大丰!”
&emsp&emsp李晔长呼一口气。
&emsp&emsp粮食丰收的喜悦不光是大唐皇帝,关中的百姓更是家家带喜。
&emsp&emsp吃饱了,腰杆子也硬了,李晔在坊市上也能感觉到,长安百姓心气神的变化。
&emsp&emsp不过关中承平当中,李晔又发现隐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