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4)
时隔半月不久,王楚和李向阳终于走到了一起,她俩的婚姻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两人拍了张合影,去了趟民政科,就把结婚证给领了。
就按王楚说的,没有排场的婚礼,没有酒席,也没有婚纱,甚至,李向阳都没有带王楚去见他父母。还好,婚前他兑现了承诺,花了两万多买一套一百多平米的砖瓦房,房子是两室一厅,一进门就是客厅,旁边是一个通间卧室,小卧室靠近厨房左侧,客厅的后侧便是厨房。李向阳和王楚乘着双休日,去了一趟县上,买了一套实木家具,买了两张床,一台电视机。厨房冰箱是单位库房里坏了好几年不要的,他便拉到修电器的地方,修理好就拉回了家,大房子的书架和写字台也是库房里的,灰尘落满厚厚的一层,书架摆在家里还能放几本书,写字台上面放一层玻璃,至少可以放一些照片。她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婚后能有一套新房,把家里装扮成想要的样子,已经算不错了。
对王楚的婚姻最不能满意的就父母,两个老人打死也没想过把女儿就这样悄无声息给嫁出去。不要说两三万彩礼,也不要说八抬大轿,至少要办一场像样的婚礼,风风光光把女儿给嫁出去。因此,就是父母追了过来,要求李向阳要给女儿一场婚礼时,也遭到了反对。
当母亲看到李向阳和王楚的结婚证时,气得心脏快蹦了出来,浑身发抖,父亲还好,他老人家不管发生多大的事,都是这种不温不火的语气,“向阳,你看你俩就这样悄悄把证领了,你俩这样做,是不是一点也不顾及我们老两口的颜面就把事给办了?”
“李向阳我不管你有多困难?你家有多困难?”母亲从沙发上跳了起来,“你这样办事我不同意,你让我们左邻右舍的邻居怎看我?嫁女儿连一场婚礼都不办?看看人家嫁女儿至少都是两三万彩礼,五六辆婚车,你给我家王楚给了什么?一张结婚证就把我女儿搞定了?我辛辛苦苦把女儿养这么大,你就这样领走了。”
“妈.....”李向阳难为情的第一次开口叫妈。
“别叫我妈。”李向阳刚开口,“我不是你妈,我告诉你啊李向阳,你这么办事,我坚决不同意。”
“妈。”王楚心里一阵酸痛,“向阳也是你和爸看好的女婿,你算过一场婚礼办下来需要花多少钱吗?是你们三年种地的钱,向阳一个月工资才四百元,他哪有那么多钱办婚礼?”
“他没有,他爸妈就没有?”母亲又叫嚷起来,面对李向阳,“结婚这么大的事,你爸妈就不管吗?”
“妈。”李向阳解释,“不瞒您说,我上大学那会家里就已经欠了很多钱了,到现在我妈还在卖菜还账呢,说实话家里真帮不上我什么忙。”
“那你意思是就这样把我女儿骗走了呗?向阳我给你说,我没找你要三万五万彩礼,什么三金没有也就算了,我就想让你给我女儿一场像样的婚礼,我觉得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
“是不过分阿姨。”李向阳继续解释,“我现在给不了王楚一个像样的婚礼,但我保证努力工作,一定让王楚过上好日子!”
“切切切,好来。”母亲甩手道,“眼前的幸福你都给不了,以后谁知道会是什么样子,楚楚。”她将目光迎上王楚,并将手指指向她,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的表情都浮在脸上,“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母亲甩开了手就离开,父亲也跟着走了,王楚和李向阳都追了出去,李向阳挽留父亲母亲吃完饭再走,可母亲头也没有回,父亲绕了绕手就跟着母亲离开了。
举办婚礼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婚后的日子,王楚很快就扮演起了贤妻良母的角色。李向阳早上十点上班,她便九点起床做早餐,虽然只是一碗稀饭,两个鸡蛋,一份简单的小菜,但这样的生活一直坚持着。
中午,她最喜欢做的就是拉面,这个手艺在十七岁那年,就从维吾尔族姐姐那里学会了。那个叫阿孜姑的姐姐每到晚上做拉条子就喊她去吃,有好多次,她观察了做拉面的每道工序,也试着在家做了几次,味道虽然不比阿孜姑姐姐做得好,但李向阳也是吃得津津有味,不止一次夸她手艺好。这两个地地道道的同乡人,晚上大部分时间要么就是烩面、手擀面,或者浆水面。浆水面是整个甘肃人都喜欢吃的一道美食,据说还有降三高的作用,两人都属于超级瘦的那种,谈不上有三高,但一个星期总能吃上两三次,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既能降暑,又能解渴。
王楚对李向阳的照顾是全能的,能按时吃上一顿早餐,一下班回家就有现成的饭菜摆在桌子上,房间里也收拾得一尘不染,他换下来的衣服也能洗得干干净净。他时常夸赞,“能娶到既温柔,又贤惠,还长得漂亮的老婆,我算是有福了。”也有时候摸着王楚的头说,“老婆,你咋这么懂事?这么会照顾人?你是这个世界最好的老婆。”甚至有时候将王楚搂在怀里说,“老婆,谢谢你为我做这么多,我会爱你一辈子的。”说这些话的时候,王楚脸上总是洋溢着各种幸福和快乐,她觉得能嫁给他这种有文化,有知识,还有一份稳定工作的男人,这辈子都值了。
王楚和李向阳偶尔也拌嘴,她记性不好,总是把家里一些东西收拾得连自己也找不到,她时常都会忘记指甲刀、剪刀、钥匙、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之内的东西放在了哪里,等哪天要用了,翻箱倒柜,直到把家里所有抽屉翻完,兴许才能翻到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