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论忠心(2 / 4)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这句话说明了本质,人家和你非亲非故为何要效忠你呢?缚于势,缚于利,仅此而已。
所以当你的势够强,利够强时,完全不用对下属小恩小惠,无限压榨都是可以的。
但当你的势不够强,利不够强时,小恩小惠是可以用的,这能够凝聚人心。
所以对于继承者而言,想要获得权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出一番功绩来攫取信念。
所以在历史上皇帝总是会“好大喜功”,所以当权者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基层“锻炼”,去军队“实习”,去战场走过场,然后回来领功。
如果权力如大多数人想的那么简单,职位直接给就行了,权力直接继承就行,为什么还要走一个过场?这其中其实不止镀金这么简单。
镀金这件事是瞒不住权利架构本身的人的,镀金这件事是做给外人看的,做给那些在权利架构外的大多数没有权利的人看的。为的就是攫取这些人的信念。
所以在历史上当李世民篡位之后,就逼不得已的想做一个明君。想做一番功绩出来,抹除篡位的负面影响。
所以朱棣篡位后就急切的想干一番功绩,发动对外战争也好,出海也好,编撰永乐大典也好,这些看似没有理由的事情,其实都是有理由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朱棣会死在对外战争中。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代明君要鞭尸魏征。为什么不直接杀了魏征!
信念不稳,功绩来凑。人为了权力,为了攫取信念,也会受制于信念。
当权臣当道时,是不是杀了这个权臣就结束了呢?杀权臣不是目的,要通过杀权臣来造势,表明自己的强大,这种强大是不是虚张声势无关紧要,能够攫取信念,抓住权力才是根本。
所以康熙可以杀鳌拜,但汉宣帝不能杀霍光。
鳌拜的信念不够强,杀了夺信念,获得权力。霍光反而立了个忠臣良将的人设,还是四朝元老,杀他容易,但影响太大。所以汉宣帝可以一直忍那么久,一直忍到霍光死了,才杀他满门。
即使杀了满门,汉宣帝也抹除不掉霍光的影响,抹除不掉霍光的功绩。
很多人只看到表面,而看不到本质。
皇帝攫取信念又受制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