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院试第二场(2 / 3)
等了一会梁中实在忍不住,拉着刘天一挤出一身臭汗,好不容易来到榜单之前。
榜单分为两榜,一个甲榜,只有五十人,另一个是乙榜,有一百多人。
两个榜单都是一个大圆圈,将通过童生的座位号码写在上面,不写具体姓名,叫做“草案”,在榜单上就是圈内人,没有则对不起你出圈了,被淘汰了。
如果在甲榜上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会获得秀才光荣称号,假如在乙榜上还要奋斗一场,pk掉一半人,才能如愿以偿当秀才。
看榜的人有笑的有哭的,还有不服气的,就是没有无所谓的。
科举制度是华夏特产,改善了选拔人才制度,不是之前的门阀掌控人才途径,使得民间有才识读书人有机会进入领导阶层,促进全社会对教育重视,同时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统治者通过科举制度牢牢地将知识分子绑在自己的大船上,通过掌握科举考试内容,将天下读书人思想禁锢起来,为我所用,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声音。
同时僵化的考试科目内容设置要求,造成了读书人不讲实际,纸上谈兵,只会考试。
但总体说来科举制度利大于弊,因为形成了一种比较规范的读书人升级之路,虽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有规则可以遵守,社会结构稳定,改变了魏晋以来传统门阀士族统治天下格局,“士族”与“庶族”差距缩小,寒族也可出人头地,白衣及第,只是变成另外一个社会群体就是读书人的统称“士子”阶层。
……
刘天一首先看的是乙榜,没有自己的座位号,然后去看甲榜,果然在上面找到了丙字四十五号的字样,第一场考试通过了,只是不知道自己排名多少。
而梁中满怀希望地从乙榜看到甲榜,几个来回,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座位号,阅卷者不是瞎子,估计也不会有丙榜出来。
历朝历代科举考试非常严格,阅卷不允许出现纰漏,有一套严格的防止作弊规定,阅卷考官不是阅原卷,而是由书吏抄写的,并经数人检查核对,不会出现写错座位号之类的错误。
长叹一口气,梁中没中是真正落榜了。
得知刘天一在甲榜上,连忙向他苦涩地祝贺,秀才功名已经基本是刘天一的了,估计又一波痛苦值来袭。
……
第二天,第二场院试考试。
进场程序和过程与第一场相同,由于参加考试人数减少了一大半,所以进场速度很快,就连现场监考人员也轻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