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无功而返(2 / 2)
刘关张会合到一起,知道夜袭劫营已经失败,便由关羽张飞殿后,向公孙瓒大营撤退。不多时赵云也率军会合到一起,而袁军的追击力度也开始减弱,两军逐渐脱离了接触。
刘关张和赵云回到大营中,清点人马损失,总结夜袭得失。四人带了八千人劫营,损失了将近两千人。
清早,公孙瓒亲自前来慰问,刘备上前主动请罪:“备谋划不周,以致劫营失败,损兵折将。真是愧对伯圭兄和幽州将士”
公孙瓒则安慰说:“虽然这次夜袭不算成功,但也不能算失败。咱们损失不小,但也弄了个火光冲天,袁绍军的损失可能更大。下面就看怎么利用这次攻击进行郡县游说了?玄德贤弟这几天辛苦了,接下来可以好好休整些日子,待攻城器械运到,咱们再发起总攻。”
原来,袁绍这边早有谋士识破了刘备、赵云的夜袭计划,这几天分多批从周围郡县抽调了近三千士兵,补充到颜良大营,实施了这次反劫营作战。
如果不是赵云突然发现其中可能有诈,按照袁军的计划就可能前营包了张飞、赵云的饺子,后营击溃刘备,取得大胜,一举打破对峙僵局。如今袁绍也只能像公孙瓒一样,对反夜袭成果尽量多编些对己方有利的说辞,稳住那些摇摆不定的郡县。
接下来,公孙瓒安排单经接替刘备负责对袁军的袭扰作战,同时安排人加紧游说冀州各郡县,催办攻城器械等事宜。
刘备静下来一面检讨自己夜袭劫营失败的原因,一面也在思考这次进攻冀州作战,还剩几成胜算,如果不能取胜,又要如何全身而退。
通过这次夜袭作战,刘备对赵云的喜爱又多了几分。从劫营的谋划,到行动过程中的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赵云的表现让刘备认定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赵云还有一颗火热的忠君爱国之心。
虽然刘备现在只是公孙瓒委任、没有在朝廷挂号的平原国相,但他心中一直装着匡扶社稷、兴复汉室的宏图大志。所以,刘备非常注意思虑筹谋,并积极笼络人才。
刘备在部队休整的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在公孙瓒军中积极拉拢各种关系,其中与赵云走动最勤,经常邀请赵云到他帐中喝酒谈心。
从眼前的战事到冀州青州的形势,到天下纷争、百姓疾苦,刘备纵论天下,让赵云油然生出仰慕之心。
刘备长赵云八岁,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聚集义兵随邹靖、卢植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纵横于幽、冀、青、兖、徐等多州,参加了各种平叛战斗,在多县当过县尉、县丞、县令,直到最近被公孙瓒委任为平原相。
相比赵云,刘备可以说是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赵云虽然也曾经随着师父游历州县,但那只是少年人开阔眼界而已。赵云的官场经验局限于真定县、常山郡以及在邺城的几个月时间。
虽然赵云对拯救这个乱世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与刘备相比思考还显稚嫩,所以与刘备的谈话让赵云受益匪浅。
当今天下纷乱,董卓祸乱朝廷、天子受危蒙难、地方割据混战,盗贼四起。出路在哪里,谁能救黎民于水火,匡扶汉室江山,让国家重归一统。对此,两人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仁德贤明之士,振臂一呼,天下响应,招降纳叛,迎天子回朝。
但观天下诸侯,谁能担此重任,赵云由于经历有限就只能听刘备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