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于谦:臣自请守于德胜门(1 / 3)
正统十四年,九月。
李世民在众大臣的拥护下,于奉天殿登基。
站在金銮之上,浩浩荡荡的群臣之后,是广阔的大明疆域,是万千芸芸的百姓。
李世民威严肃目,往大殿中望去。虽身边再没有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文臣,李靖、李勣、尉迟敬德等武将也与他相隔百年。但帝王的喷薄血脉在他的身体里熊熊燃烧。无论是大唐,还是大明,只要为我华夏之地,必不允胡族猖掠,欺我百姓,夺我城池!
李世民令众大臣平身,既已登基,现在最紧要的事情便是废了朱祁镇这个废物,然后保卫京师,抵御南下的蒙古大军。
李世民命司礼监拟诏,“今日朕顺应民意,于大厦将颠之际暂受天命,现遵正统皇帝朱祁镇为太上皇,明年为景泰元年。”
诸天历史网中的朝代发展轨迹,只要他愿意,李世民甚至能够预知身后一切。
但他向来不屑按部就班,他只仍旧启用原身的历史年号,此后一切,便由他李世民重塑异日。
“于尚书,”李世民的目光又落在大殿中于谦的身上,他眼底带火,已迫不及待想要洗刷土木堡大败的耻辱。
“紫荆关距离京师,行军不过三日。现由你对京师守备进行全权分配!”各地勤王之兵已于半个月前相继抵达北京,再加上于谦日夜奔走,京城募兵合众约有二十万人。
李世民对这些兵将并不熟稔,他明白,统一由于谦调配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世民的目光仿佛带着千钧之重,于谦被这份信任感化,瑟瑟秋风将年少时的报国之志吹得在这具身躯里来回汹涌。
于谦忍住想要满面的泪流,他踱步出列,弯腰的脊背与回荡在奉天殿上的高喊一般,坚挺有力。
“臣遵旨!”
“北京外城共分九门,分别是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
“半个月前,陛下召十五位御史南下又分别招募了几万预备兵,再加上各路勤王兵,京城募兵之众,共有二十二万人。”
“臣已将这二十二万人,分于九门。虽勉强可挡,但蒙古骑兵机动性之强,乃是我军最大的劣势。”
蒙古骑兵机动性强,他们的兵力可以迅速集中,这在攻城之际无疑是最大的优势。一旦一门被破,北京城就相当于被人咬开了一道口子。
动脉被破,想要即刻救人也回天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