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战士老矣(1 / 3)
1421年(永乐十九年,十月,北方传来军情:蒙古阿鲁台进犯边境,但不是大规模的进攻,只是一小部分敌军。其实像这种情况,派遣其他将领去打一下就行了,但朱棣还是那个朱棣,你敢来骚扰大明边疆百姓,我就立刻出兵打你。
于是,朱棣又要率军十万大军亲征漠北。但当时大明的国力已经不允许这么大规模的出征了。因为刚刚迁都不到一年,北京城还有一些街道没有建好,也就是说北京城的营建工作还在进行。加上前几年一直不断地南征北战,郑和多次下西洋,将近二十年营建北京城,这每一件事情都是大事,经济消耗相当巨大。所以大明王国上上下下都已经筋疲力尽,百姓不堪重负了,没有那么多粮食去供应十万人的北征了。
但朱棣是一国之君,粮食这种小事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他一心想打仗,吃不了一点亏。漠北那些人扰乱边界,不打他们简直是丢大明的脸。然后,朱棣就照例开个大会,征求文武百官的意见。
他没想到,大会刚刚开始,就遭到大家一致的反对。朝廷的六部尚书夏原吉和其他等人事先商量好,要把这次北征的条件不足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向朱棣说命,力求阻止朱棣北征,阻止这一次的冒险。
兵部尚书方宾直接告诉朱棣:“陛下,今粮储不足,未可兴师。“意思就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储备不够,不能再出兵打仗了。朱棣听了自然是很不高兴,脸色立刻晴天转阴天。
朱棣又问户部尚书夏元吉,说:“夏元吉,国家现在粮食储备状况真的是方宾说的那样吗?你认为此次出兵北征如何?”
夏元吉已经准备好了答案:“仅给将士备御之用,不足以给大军。”意思就是现在北方边境储备的粮食只够边防部队的将士使用,不够十万北征大军作战使用。
朱棣听了夏元吉的话,沉默不语。夏元吉接着说:“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皆迭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不劳车驾。”
意思是大明近些年来,连年出兵打仗,一直没有什么收获,反而把原来储备的军械、马匹、粮草基本上都用完了。这些年,天灾人祸一直不断,全国上上下下都已经筋疲力尽,中央和地方财政上都已经吃紧了。再说皇上您最近身体也不太好,还需要休息调养。请陛下选派其他将领出征,不必亲自去。
潜台词就是,皇上您就别瞎折腾了。动不动就御驾亲征,国家的粮食、马匹、兵器都快被折腾完了。打仗是要花钱的,您不考虑这些,我们要考虑,老百姓要考虑。这些年,全国各种天灾人祸,老百姓都没饭吃了,您还整天想着打那些可有可无的仗。您自己身体也不太好,就好好歇着吧,别折腾了。
朱棣听了夏元吉的话,气的把茶杯都摔碎了。
本来礼部尚书吕震也跟其他人商量好了,大家一起来劝阻朱棣冒险北征,但他一看朱棣气的把杯子都摔碎了,就吓得不敢说话了。
当时的气氛那是相当的紧张,整个大殿内,没人敢出声,真的是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
礼部尚书吕震看到朱棣发火了,放弃了劝阻的计划,脑子一转,当场带头表示支持朱棣率领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夏元吉看到吕震变脸比翻书还快,都惊讶出表情包了。
吕震不仅当场改变主意,还看出了朱棣对夏元吉的不满。接下来就向朱棣上奏,诬陷夏元吉等人“柔奸险邪“。
朱棣问吕震:“夏元吉说的那些兵器、粮食消耗很严重,不足以之城此次北征,是真的吗?”
吕震说:“陛下,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兵平叛,打退敌人。粮食、兵器确实消耗很大。但我大明国力强盛,只要好好管理,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怕是有人玩忽职守,贪赃枉法,所以才导致现在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北征。”
吕震的诬陷让朱棣更加愤怒,他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夏元吉的身上,一怒之下,对夏元吉动了杀心。
但夏元吉毕竟是三朝元老,而且一直兢兢业业,大家有目共睹,还一直辅佐皇太孙朱瞻基。所以朱棣想要杀夏元吉也不是那么容易,他要考虑很多,尤其是不能动了朱瞻基身边的这些辅佐大臣。所以朱棣先派人把夏元吉抓了起来,杀不杀另说,先把你抓到大牢里解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