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修行之始(2 / 5)
‘记忆’代表力,脑力。
‘创建’代表精,精神。
‘共享’代表神,神念。
三位一体,组成精神力,而34/1就是精神力值的具体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一个人如果没有‘创建’和‘共享’,只有‘记忆’,理论上只有在百岁时精神力才能达到顶峰,可是与之对应的身体却已经是垂垂老矣,甚至走向死亡。
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机会去体会精神力满溢1/1带来的变化。
反之通过‘创建’和‘共享’,将会在有生之年触摸到精神力的门槛,甚至跨越这个门槛,进入到一个新的天地。
陈逸突然想到了历史上一些神人的传说。
开创儒学的开山祖师,将儒学传播给万千学子,在各个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硬是把儒学推到了顶峰,成为学术之首,甚至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儒学都是主流学术,独尊儒术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据说这个儒学的开山祖师最后得道飞升。
以前在陈逸看来就是其后人为了推广儒学,故意夸大,甚至编造一些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
现在陈逸可不敢轻易下结论了。
按照推测,有可能儒学的开山鼻祖就是把‘创建’和‘共享’发挥到极致,突破精神力的界限,整个人进入到了另一个境界。
而其后人有幸见老祖施展的一些手段,甚至见到一些无法解释现象,超出了这些人的认知,事情渐渐随着人口相传,不知不觉间被披上了一层神话的外衣。
这些例子还有不少,开创道门的道祖,佛家的佛子,甚至许多的神话中的人物,现在看起来可能都不是传说。
那一定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大能,而越靠近现代这种传说就越少,甚至已经消失?
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是很难解释。
其实就是‘创造’和‘共享’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