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4 / 4)
林烈回到马铺墩的时候,全墩二十几口呼啦全围了上来,这可都是日后全墩赖以生存的基础啊,由不得他们不积极。
大包大包的种子被扛下车,林烈这种土鳖哪认识什么种子啊,好在堡库里存放种子的袋子上都有标识,土豆芝麻南瓜辣椒西红柿什么的都有。后世读历史时很多人对明朝已经有这么多高产的农作物引进,为什么还那么多人饿死吃不饱饭,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新引进的作物是需要一代代培育出优良的品种才进行推广种植的,并不是说把这些种子从遥远的海外带回来就能种植出后世那么高产的作物来。就拿稻谷来说,唐时稻谷亩产大概才两百六七十斤,宋朝亩产也才四百来斤的样子,到了后世袁老这些专家们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才有了亩产一两千斤的稻谷,这其中的艰辛岂是几句话能概括周全的。而且推广也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试想一下,种了几千年的玉米高粱,突然要人家改种这些新奇作物,产量低还耗费地力,谁愿意?云贵等地就因为官府推广番薯种植而引发大规模叛乱。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官府研发新作物种植技术不力,导致百姓不愿种植,百姓不愿种植还谈何推广?推广不利又直接导致官府冷落不重视新作物,这一冷落下来,官府也在没有什么心思研究什么种植技术了,这就导致种植技术停滞不前,一切又回到原点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土豆到乾隆年间才被推广种植的原因所在了。
看着墩民们把高粱麦种稻种等一些常见的种子都搬走了,只留下土豆西红柿等一些新作物的种子,林烈颇有无奈。
“这些土豆番薯都要种”林烈指了指那些被遗留下来的种子。
“少爷,这些东西种起来收成不好,还白白损耗地力”有人迟疑道。
“我会教大家种植方法,这些可都是宝贝”林烈耐着心解释。
见墩长说这些玩意儿是宝贝,一众顿民纷纷嗤之以鼻,真要靠种这些“宝贝”填饱肚子,那可不完了吗?
毒狼几个也是投来怀疑的目光,兔儿还会什么劳什子“土豆种植技术”?打从几人认识开始,就一直靠偷抢营生,就没见他种过地。这年头会种地肯定不稀奇,可什么“土豆种植技术”显然几人都不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劝说墩长不要一意孤行,否则将会饿肚子云云。奈何林烈执意要种,这就没办法了,索性大家干脆随他折腾,毕竟吃人家喝人家住人家的,也就懒得再劝。
吃罢晚饭,墩民们趁着天光赶紧赶着牛就下了地,劳动永远是这世界的主旋律。犁地的犁地,烧荒的烧荒,忙得不亦乐乎。
林烈也没闲着,按照他的要求,几人选了一堆有芽眼的土豆,切成两半,实在没办法多切几块了,毕竟只有酒盅大点。再把切好的土豆沤在草木灰里,明天紧着犁好的地,先种下去
人手不够,种只能开一点地种一点作物了,能收获多少不管,有点收成总比地荒在那里强。
天彻底黑了,地力燃着大火,借着火光,那些墩民还在劳作,妇人也好小孩也罢,哪怕是老人,也在做着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
总会好起来的,不是吗?总会有吃饱饭的时候,不是吗?先民们几千年也是这样熬过来的,不是吗?朝代再怎么动乱,总会有结束的时候。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