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1 / 1)
曹啸带着一万北府军驻扎在阎王关中,因为阎王关本就不是大型关卡,所以一万人驻扎在这里依然显得有些拥挤,而阎王关也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剩余的九万余人在有序的往阎王关这里赶,共分为三路,主力部队是由北府军中的三大副都统之一的刘复议统率,刘复议当年曾随姜玉茗打过夷族,在横冲营担任过步都尉,后来在一次行动中被曹啸赏识,然后就被挖到了北府军中。
在北府军中多次与胡族交手,在当年最为关键性的一战--胡离之战中,他率三千弱旅硬生生击溃了胡族的运输粮草的重要主力尾火军。
当时尾火军乃是胡族上十二族中尾族的主力部队,在胡离之战中,胡族难得的统一战线,全面对抗大青,而大青的两大定国神柱:姜玉茗与曹啸也第一次共同作战,姜玉茗当时手握二十万大军,其中包括横冲营,郎中营等劲旅。
而此时的曹啸手中仅十万北府军,在此战之后北府军才进行扩充的。所以当时安排谁为大军主帅就成了难题,哪个都是数一数二的帅才,又都握有兵权,且此战关系到边军是否可以打掉胡族的攻势,若是不能扛住,那胡族将大举进攻,在一旁看戏的匈族也必将发兵,届时,近三十万边军失守,那六州之地将无军可当其兵锋。
大青十四州之地将在一夜之间失去几乎半数。故而朝堂内两股声音一直在争论,而恰在此时,唯有一个小小六品翰林院编撰用着青涩的声音说道:“臣窃以为,陛下当御驾亲征。”
他的话语还带着些微微颤抖,而此话一出,所有人的心都颤动了,不,不仅仅只是颤动,简直是惊涛骇浪!无论是当时支持姜玉茗的宰执李继还是支持曹啸的北王杨迈(此时杨佑才几岁,后面杨迈死于胡离之战,待杨佑十二岁时才被封为北王。抑或者是,那九五至尊--大青圣帝杨烨。
杨烨听到那句话后,眼中精光一闪而过,随后就恢复了正常。而本来还在争执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个个大臣都开始在脑海中思考这个疯狂的想法,他们的脸色都阴暗不定,那个小小编撰又壮着胆子说道:“蛮夷戎狄以萤火之光胆敢犯我大青神土之州,吾上国百万披甲之士,数万率军之将,千乘之国,十四州之地,吾皇若是亲征,那众将无所不服,诸军无所不从。陛下当亲握吾国之国运,亲予吾军之兴盛呐。”
众朝臣都是惊骇的看着这个编撰说出这些话。宰执李继听完这些话后,猛然大喝道:“大胆,汝可知汝在说什么?蹿辍陛下亲征?汝既为翰林编撰,便当知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若是陛下有闪失,我大青待如何?汝又待如何?”
那小小编撰似乎有了些胆气,随依然低着头,但依然敢回答道:“微臣不敢做此想,臣以为,陛下乃天子也,若是天子亲征,必将胡族宵小驱赶于玉门关外,如那皓月之明消融烛火之光,臣只是希望边境百姓可以早些安定下来罢了。”
李继还想再说些什么,杨迈却抢先说道:“臣附议,臣以为陛下御驾亲征定能马到功成。”而后,不少少壮派将领纷纷附议,而文臣则以宰执李继为首开始沉默。之后青圣帝杨烨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李继以及那个编撰,随后便退朝了。
那个小小的六品编撰姓鱼,名江川,他就是后来的从一品太师,后来杨佑登基最大的两股阻力之一,也是后面杨佑最得力的能臣。现在,他终于开始慢慢崭露头角了。
李继陪伴在圣帝多年,自然对他很熟悉了,就是太熟悉了,所以他才明白圣帝已经动心了,打动他的是那句“陛下当亲握吾国之国运”不得不说,鱼江川抓住了圣帝最无法拒绝的理由,何况圣帝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
他一生御驾亲征过三次,全胜,且轻赋税,大青在他的治理下难得的有段百姓安居乐业的日子,故而人们称其为“圣帝”。这一次,就是他第二次出征,这一次,他将打残胡族二十四族,重新洗牌胡族,导致胡族休养二十年,在他在位期间再也不敢犯大青。
那李继为什么还要那么说呢?他在提示皇帝该立太子了,当时大皇子已经十岁了,而杨佑当时才六岁,乃是三皇子,至于杨烨为什么没有直接立大皇子为太子则是因为大皇子性格残暴狭隘,从小事中便可看出来,其对于奴婢和宠物都是非打即骂,报复心重而才能不足,所以杨烨没有立其为太子。
但对于李继来说,其为陇西望族,杨烨皇后就是他李家之人,那他就是大皇子的婆家人了,他自然是希望大皇子可以成为太子,那样,加上朝中一大批豪族大臣,他几乎可以说是能把持朝政了。所以,他在提醒杨烨,该立太子了。
杨烨自然知道他话里的意思,所以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退朝后慢慢分析局势。
杨烨需要李家的支持,如果没有李家的支持,那很多事都做不了,比如粮草辎重,比如财政收入,这些都被李家为首的豪门把控着,他一边痛恨着豪门把控大权,一边又不得不与其虚以委蛇,他没有办法来干掉豪门,除非他要付出可能他都付不起的代价。
所以,他选择立大皇子为太子,随后,命宰执李继协助太子监国,自己则统率十万御林军至前线,御驾亲征!
再说回到刘复议,他在胡离之战中击溃了胡族最大的补给线,三千人马只剩六十四人,勉强逃回去。而胡族没有足够的补给,胡族不得不急切的与青军决战,而青军则一直避免与其决战,一直以小股部队消耗其有生力,消耗其辎重,在后面把胡族折磨的要死不活的时候,青军出其不意的开展了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