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确定政制(一)(2 / 2)
技术升级也不是仅限于军工生产,本来沈飞相信科技革命有不同的路径,未必是只有历史上经历过的那条科技树路线,还有其他的突破方向,所以这些年一直没有插手推进。不过现在既然打算离开这个世界了,还是决定出手了,把蒸气机和水泥先造出来。
李约瑟就提到过水排和风箱技术是蒸气机的基础,原始的蒸气机古希腊就有。这些年沈飞也在网上看到过有人搜集的史料,《洛阳伽蓝记》记载唐代著名僧人科学家一行就制作出与现代蒸气机工作原理相反的蒸气动力车,“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气运”,依靠水流驱动轮子推动活塞,只是缺少了曲轴,命名为“汽车”。
明代文武文理全才唐顺之的《唐荆川文集》也被人发现一首诗“一女更深坐小艟,不须棹橹不须蓬。自能急急过江去,怒气喷来犯者凶”的疑似蒸气动力小舟,王徵的《新制诸器图说》里也被摘录出了“火船自去,火雷自轰,风轮转动,风车行远”的字句,到满清康熙年间1672年南怀仁制作出的蒸气机原型,更是现在还在北京博物馆里陈列着,网上直接贴出了照片。
沈飞的空间里可是存着太阳能笔记本的,里面保存着许多在《战狼2》世界搜集的技术资料,加上明朝本身就积累到技术基础,沈飞和王徵等人一提思路,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吃透成熟版的蒸气机原理,之后制造出第一台来也只用了三个月,六个月以后就开始量产并且安装在了海船上下海运行。
水泥就更简单了,石灰石、粘土碾成粉之后煅烧,或者去日本大量开采火山灰取代石灰石效果更好,再加入一些石膏、铁矿渣就行了。宋应星和薄珏发现氧气可以助燃以后,已经应用于冶炼钢铁和烧制玻璃多年了,有现成的工具。实验了十几次测试出了最佳比例配方,就可以量产了。
所谓的最佳比例配方要求就是两点,一是水泥硬度足够,二是水泥的成本够低,这两条达标水泥才有量产的条件的价值。如果数量不多的高级建筑材料,灰浆加糯米法之类的,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而且不比现代水泥效果差。明代南京城墙屹立六百米,永乐17年(1419年建立的北京城墙苏联专家考察后都认为至少还可以使用五十年不会损坏。
不过这些寻找材料成本太高,只能用于一些重要建筑,无法大量推广使用。低成本水泥量产化以后,建筑水平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了。建造房屋钢筋用不起,竹筋混凝土总可以。如果是修路,还可以加上少量石油制品沥青修补。
沈飞在作最后的搜集物资、升级技术。崇祯也在逐步放权,主导社会转型。早在结束西域战事以后,就已经多年没有进入战时状态了,启动战时状态的标准是发生需要出动五万以上正规军的战事,以现在明军的实力,周边已经没有这样的敌人了。
军中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参谋制度,不仅可以安排有经验的将领,也可以避免万一指挥员在战场上意外陨落造成混乱,有严格了分级接替指挥顺序,以后如果再进入战时状态,就由内阁和总参谋部参与直至逐步彻底掌握最高指挥权,现在内阁成员的产生需要经过文、武、理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在地方军中的至少两届任职经历,从其中成绩优势者选拔产生,也都有高超的战略眼光和过硬的军事素养。
内阁和六科给事中封驳制度也早就恢复,只是以现在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会再出现那些迂腐成员。民间的各种结社也早就非常兴盛,历史上也多是从文社开始介入政治的。宣化司在舆论上也是配合官方邸报发消息,和创作戏曲小说评书等文艺作品为主,侧重点类似于官方新闻发布和文艺创作,民间大部分时候自动作产生各种不同的舆论观点,其中肯定也有利用朝廷的,只是在必要时加以引导。
崇祯在逐渐把权力放手给内阁和其他官员,不过这些官员之间也难免有意见分歧,有些是琐碎小事,有些则是涉及时间比较长的大政方针。如果是大事处理方式不一致,经过最高会议不能统一,就干脆分成两派。多数意见一派组成内阁和各部官员执行,少数意见的另一派分流掺杂进入都察院各级监察机构监督、并且搜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但是不能阻挠破坏,否则免职。
不过事先要确立标准,五年一届,执行过程中产生什么的结果、取得多大成果算是成功,反之则为失败,必须承认意见错误,由另一派再执行他们的办法。用执行后效果的硬指标来判断是非成败,以避免文字游戏一直坚持错误执行下去,造成大的损失。如果意见一致了就取消派别,这个思路是以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分派,也可以随时分合,而不需要以政治立场预设党派,任何事情都事先形成对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