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吴放(1 / 2)
七月流火,天气转凉,田里的麦子却是逐渐丰满了起来,金灿灿的,为大地裹上一层丰盈的秋装。
小孩的头发打着结,衣衫已经破败斑驳,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他是个孤儿,原是住在北方边境的小县,好像曾经也过过好日子,但后来战事不断,他与父母亲人走散,独自游荡了好些时日,边走边上树摘野果、从路边野狗嘴里抢食,晃悠悠地来到了这里。距离上次他吃东西,已经过去两天了,小孩瘪瘪的肚子空得泛酸水,他站在田埂间,个子还没有麦秆高,盯着饱满低垂的麦穗,眼睛都看直了。
小孩快速地左右看了看,伸出手就摘下了一根穗子,在手里搓捻了几下,谷壳脱落,手心里便多了几颗乳黄色的麦仁,他咽了咽口水,抬手就往嘴里塞去。
“乖娃,生的麦仁不能吃,你消化不了,会胀肚子的。”身后一道声音却是吓了他一跳,小孩连忙转过身,一脸警惕地看向来人,手里紧紧攥着那几颗麦仁。
眼前是个穿着麻衣,头戴斗笠的阿婆,手里拿着几根麦穗,上面开着蓬松的花,此刻面无恶意,冲着小孩一脸微笑,“再等几日,穗子就成熟啦,到时候碾成粉,团成糕,蒸成面,热乎乎的出锅,才叫香咧!”
小孩听着阿婆口中的糕饼米面,嘴里不住泌着口水,他下意识地吞咽了几下。阿婆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瘦得可怜的小孩,头发长长的一团团聚在头顶,脸上也脏兮兮,甚至看不出男女,一脸担忧地问道:“你是哪家的孩子?怎么一个人到城外的田里来了?家中大人呢?”
小孩见阿婆并没有责怪他偷摘麦穗,眼中的警惕少了几分,他许久没说过话了,一时被问,竟不知如何开口。
阿婆见孩子的形貌和神情,心下了然,便一边伸手招呼着,一边慢悠悠转过身做出要离开的架势,“哎哟,地里的麦子要熟了,没人帮忙收啊,啧啧,家里蒸了热腾腾的馒头,就要出锅咯,若是有人帮我摘麦子,就给他几个大馒头做报酬吧。”说着,还不时瞥着眼睛看向小孩。
小孩肚子一阵一阵叫得直打鼓,便也一步一步地跟在阿婆身后,总是隔着几步距离,阿婆走他便走,阿婆停他也停。
后来,两人就这么一前一后,进了城,拐过几条街,来到了一个木栏围成的小院子里,再平常不过,只有院子里一棵枝干粗壮,长着墨绿色大叶子的树尤为显眼。小孩在门口犹犹豫豫的时候,阿婆已经从屋子里端出一屉馒头放在院子树下的小石台上,白白胖胖,腾腾地冒着热气,像是在朝小孩招手。
小孩的手离馒头只有几寸远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走了进来,他伸长的手一顿,抬起黑葡萄似的眼睛愣愣地看向一旁眼中裹着笑意的阿婆。
“吃吧,乖娃,麦子要这么吃才香。”阿婆的话似是带着魔力,小孩终于耐不住肚子里的煎熬,伸出手就要去抓馒头,却是阿婆握住了他的手腕,拦了下来,“哎呀,这小娃手太脏啦,吃了拉肚子啊!”说罢就握起小孩的手,掌心朝上,从桌上抄起一块湿抹布,仔仔细细地擦着每根小指头。
小孩眼巴巴看着阿婆,不一会,阿婆便把他的小手擦得白白净净的,似是终于放心了,便亲手拿起一个白面馒头,塞在了小孩手里。
小孩狼吞虎咽地大口吞着,三五口就噎下了一整个比他拳头还大的馒头,阿婆笑出了声,又将屉笼都推到小孩面前,“慢慢吃,不够还有。”
小孩一口接一口啃着馒头,阿婆却是回屋又盛了一碗水,轻轻放在小孩面前,“你若是没有家人,便留在这儿吧。”
后来,小孩才知道这座城叫民乐县,而阿婆有两个儿子,都去打仗了,多年未归,连个消息都没有,约莫已经凶多吉少了。她便独自守在家里,照料着农田。阿婆给小孩洗漱干净才发现,这是个眼睛亮晶晶的小男孩,虽然瘦了些,若是长胖点,应该也是个圆脸的可爱娃娃。
阿婆问了几次名字,小孩都只是摇头,“那你就随我姓吴吧,你又不爱笑,就叫吴放吧,放声大笑的放。”
吴放便就此留了下来,起初的时候不认得家门,他就学会了找院子里这棵大树,从很远就能看到,每到八月还会开金黄色的花,像麦子一样,又香又好吃。秋收农忙的时候,吴放就跟着吴婆婆一起去割麦子,他没干过农活,却也没有抱怨,只跟在阿婆后面有样学样,阿婆怎么做,他便跟着学。
过了两年,吴放的个子也长高了些,便能帮吴婆婆干更多活了。
“乖娃,树上的桂花开啦,拿棍子帮我打下来吧,阿婆给你酿桂花蜜酒。”婆婆坐在树下,给吴放的布衣打着补丁,孩子越来越大了,淘气得很,上树翻沟,衣服总是磨破。
吴放却也没吱声,把篮子挂在脖子上,三下两下爬上了树,在枝桠间捡着桂花。这样采的花才更完整更鲜嫩,阿婆见了一定更欢喜,吴放心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