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传言(1 / 1)
唐老夫人听了微微一笑,对李嬷嬷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天底下的坏事都是这样传播开来的。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就愈演愈烈不受控制了。那相姨娘回到相家之后又都做了些什么事儿?”
李嬷嬷沉吟道,“她给家里丢了这么大的人,难道还敢不消停地眯着吗?还能生什么事!”
唐老夫人却淡定自若地摇了摇头,“她天生就不是安生的性子,又怎么能消停得下来?何况她不折腾出花样来,又是怎么遇上崇舟的?”她说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对吴介道,“你接着往下说吧。”
吴介应了一声,“相姨娘回到家之后倒是也安分了一段日子,不过外面的传言却没有因此减轻半分,何况相家的人缘又素来不怎么样,于是外头说什么的都有,这件丑事成了旁人茶余饭后最好的话题。因为相姨娘的这档子事儿,相家大爷独子的婚事也没有成,相家的大夫人便趁机闹了起来,还说相老爷若是不出面,他们这一家就要分出去单过,不然因为这么一个败家扯业的东西耽误了后人,他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相姨娘过去仗着爹娘的宠爱在家里说一不二,从来没把四个嫂子放在眼里,对她们颐指气使不说,还经常背地里挑拨离间,闹得相家乌烟瘴气的经常闹不痛快。如今她落了难,这四个嫂子哪有不落井下石的道理,平日里这四个人只要碰在一起便像那乌眼鸡一般,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眼,可因为相姨娘的事情,她们四个的态度倒是出奇的一致,非要相老爷给个说法才行。相老爷眼看着家不成家,要是四个儿子都分出去单过,凭他们老两口带着一个没了名声的女儿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日子过下去。何况女儿再贴心也是女儿,将来给自己养老送终的还得是儿子才行,要是这一次把四个儿子都得罪透了,他将来到老的时候也就难了。思来想去他便拿了主意,要将相姨娘送到庙中修行。”
李嬷嬷和唐老夫人都是信佛之人,尤其是李嬷嬷非常诚心,听了吴介的话后连忙念了句佛,“阿弥陀佛,像这样的人送到寺院里去,只怕会扰了佛门的清静。到时候要是闹出什么丑事,岂不是污了佛门宝地?”
唐老夫人听了笑道,“佛家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一个人愿意诚心悔过,佛门广大,总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嬷嬷却摇了摇头,“就怕相姨娘并不诚心,你看看她今时今日的所作所为,既然当初和罗秀春一刀两断,怎么这会儿又搅和到了一起?可见她骨子里就带着放浪轻狂,无论什么时候也改不了。”
要不怎么有句话叫‘是狗改不了吃屎’呢?
吴介心里这样想,嘴上却继续道,“嬷嬷请放心,把相姨娘送到庙中修行的事情别说您不愿意,就是相姨娘自己也是一万个不答应,消息刚传到耳朵里,她便开始闹腾起来,寻死觅活地说什么都不肯去。”
唐老夫人道,“佛门清苦,她怎么愿意去忍受这种辛苦呢?”
吴介点头道,“相姨娘的四个嫂子可不管她的死活,甚至派了下人帮着收拾东西,眼不见心不烦,恨不得立刻就把她送出家去。我心里琢磨着,只怕她们心里甚至希望相姨娘就此死了,不但少了个人碍眼,还能让这件事就此平息,不影响相家人在外头走动。只可惜相姨娘并不是真心想死,只是为了让相老爷心软罢了。闹腾了几圈之后,相老爷不知道怎么就被相姨娘说动了,不但绝口不提将她送到寺庙里的事情,还允许她出门了。相家还安排人对外宣扬相姨娘前些日子去乡下探望外祖母,根本就不是与人私奔,这些事情都是严家人看相家人的日子过得和顺看不过眼,特意买通了人故意抹黑。严家人根本不屑与相家争论,所以也没有出面辩驳,一来二去的,外头不少的人都信以为真,传言的风向也为之大变。不过毛举人对我说,这种话也只能骗骗那些不知道相家内情的人,但凡对相家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相家在故布疑阵,妄图祸水东引。相姨娘的外祖母在她三四岁的时候便驾鹤西去了,相家人为了敛财还办了一场丧事,毛举人当时还跑去混吃混喝了七天,对此格外记忆犹新,怎么可能又跳出来一个外祖母呢,难道是闹鬼了不成?”
李嬷嬷听着点了点头,“这严家人的心眼也太实诚了一些,像相家这样的人家越是有意避开他们贴得越紧,不如当面锣对面鼓地把话说清楚,免得总是和他们家搅和在一起,白白坠了自己家的名声。”
吴介道,“反正消息乱糟糟的,外人又不知道哪件真哪件假,总之有得说就是好的,不少人还把严家和相家的恩怨翻出来讲究了一番。不过自从折腾了这一圈之后,相姨娘那头倒是相安无事,和过去一样不是在家里帮着做事就是去铺子里帮忙,几个嫂子敢怒不敢言,又不敢把相老爷逼得太紧,免得他一怒之下把家产便宜给其他几个儿子。好在相姨娘再怎么厉害也是个女儿家,不但年纪渐大,又生了这样的丑闻,将来不可能有太好的婚事。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相家泼出去的水连盆都不能要,所以相姨娘也不可能翻腾出太大的浪花,这几个嫂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谁成想就是这样,没过多久,相姨娘便勾搭上了长房的大老爷。”
李嬷嬷听他用上了‘勾搭’这样的字眼,连忙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冲他使了个眼色提醒他注意。
吴介这才反应过来,“我……我一时激动,说错了话。”
唐老夫人道,“你们不用避讳我,该说什么就说什么,长房和二房虽然同属一宗,但在我嫁进门之前就已经分家了。如今过了这些年,大家除了这一个姓之外,也没什么瓜葛了。愿意走动就走动,什么时候不愿意走动了,他也不过是个平凡普通的人家罢了。何况这种事素来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相姨娘固然不是什么好货色,但崇舟若是那好样的,也该坐怀不乱才对。只要是别人送到嘴边来的,他也不管是香的臭的,只管张着嘴往里咽,像他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大本事,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是我夸口,这件事儿若是换了崧舟,就算相姨娘再好的手段,只怕也不能称心如愿。”
李嬷嬷笑着道,“可不能这么比,大老爷和咱们家老爷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您这么比可有点儿欺负人家了。”
唐老夫人听着欣慰地笑了笑,“长房到崇州这一辈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老太爷和老夫人对他爱若性命,自小到大一句重话都不敢说,当成了手心里的宝贝疙瘩。那时候两个孩子年纪也小,崇舟总是有事没事跑来找崧舟玩闹。他自己不学无术也就罢了,偏偏还要耽误崧舟的功课,吵得他片刻也没个安生,崧舟又是个认死理的人,每天给自己安排的任务不完成就说什么都不肯睡觉,常常要点灯熬油地挺到后半夜去。我看在长房老太爷和老夫人的面子上,又不好把人拒之门外,只能悄悄提醒崧舟,无论怎样谦让着些就是了,千万不要起什么争执,万一弄伤了崇舟,只怕不好向长房交代。好在崧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有些事宁可自己吃些委屈,也都让着崇舟,这才一直相安无事,后来长房老太爷眼见着身子每况愈下,亲自教导崇舟理家管账,他这才来得少了,我也趁机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