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帝心难测(2 / 2)
直到徐影在这个所有进士都去做县令的政策弊端还未显露的时候,露出了“谁写的政策谁自己去执行”的獠牙。
御史台的官员们,这时是在心惊原来陛下一直看不太上御史台,是搁这儿准备让所有人都做御史呢。
而朝堂上的其他官员们,除了已经衣朱腰紫升无可升的高官之外,其他觉得自己大概可以努努力,还给子孙后代努努力的官员们,都开始琢磨起了开封府都有啥子官员来着?参哪个比较合适?
皇帝的意思很快就传遍了大魏各地。
各地府尹、县令、连县令都没混上的进士,甚至是即将或者已经出孝期急需给自己谋个官职的赋闲官员,一时间都开始琢磨起了自己的奏表。
《如果是我的话我该如何发动百姓修好河堤》
《作为府尹我要怎样调动开封府的力量来避免黄河泛滥》
《武官就不和陛下谈地方治理了,我预备向陛下汇报一下平时训练军队,遇上困难了如何把军队也拉去搞民生》
雪片一样的各种条陈,连无双都被带累得多加了两天的班。
但成果喜人——无双挑出了最出色的几篇奏表递到了徐影面前,徐影优中选优,飞快重新认命了开封府上下官员的人选。
然后,老办法,把奏章公诸天下。
——你既承诺过你做了这个官会如何如何,那我们且看你做了这个官之后能不能如何如何罢。
至于开封府原本的官员们,徐影也没有如何严格追究——楚湘都去了现场了,都亲自调查了,就这也没能抓出来他们里有太过分的贪官污吏,至于说在即将到来的天灾面前跑路……这若是晚个几百年高低是要被人民群众骂到社会性死亡的,可在这个人力就是很难抗拒天灾的时代,他们……并不算什么大错。
那也就没办法砍头抄家流放一条龙了,罢官表达一下君王对此等行为的不提倡也就罢了,又一重考虑是把他们留着,他们官虽被罢了,却仍有功名在身,倘若将来找到了那帮新往开封府任职的官员言实不符的小辫子,或是在徐影又一次向全天下“招标”某个官该怎么做的时候,他们要是能出什么真知灼见,还能把这个真知灼见落实了,徐影也愿意重新启用他们。
就这份处置结果,一时之间,文武百官简直……越咂摸越觉得帝心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