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户外科考(2 / 3)
下车后,初次来南极的生物队员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都缩着脑袋向人群中聚集,体感温度有零下40度左右,对他们无疑不是一个考验。
吴乐给大家每两个人配了一个对讲机,方便时刻保持联系。
“这个对讲机是专门南极科考配备的,对话距离是10公里,对讲机配有最先进的JPS定位系统,这里是临时基地,不怕回不来,5个小时后所有人要在这里会合。”吴乐指向他们刚刚下车的地方,然后又让大家再确认检查一遍自己的装备用品是否齐全,和一些装备的使用方法。
检查完毕,一切妥当后就亲自带着队员们往山上走去,留下地质队的后勤人员搭了临时帐篷,并安装了磁场气象等测控设备。
这处山脉不像晓露之前在南极所见到那样突起的,而是呈缓缓上升趋势,攀爬的过程不是很难,在地质后勤队员的带领下,很快来到了当初他们发现热带生物层的地方。
这是一个有三米多高的人工山洞,是年前地质队员寻找矿物标本而采挖的。南极洲现在发现了很多矿产资源,包括有色金属、能源,开采与不开采成为了国际上经常争论的话题,但是很多环境专家在强烈呼吁保护人类最后的净土,才没有再提及此事。
现在南极考察队对环保的意识很强,就连科考站的生活垃圾都要悉数运回内集中处理,不会给南极造成一丝的污染。
很多生物队员来到山洞累得不行了,纷纷吸着氧气,只有晓露和地质队队员状态相对很好,让吴乐刮目相看。
休息了片刻,童教授亲自给大家安排了需要做的工作和步骤,如何采集和收集标本,在南极户外科考不同于内地,因这里特殊的气候和地貌相对较困难难,采集来的标本需要在真空无菌的环境里才能永久保存,不被氧化才有研究价值。
南极能发现这样完整的动植物地层,是这里本身就是含氧量低,再加上常年冻土,保护了生物的细胞结构,先天环境好,氧化的概率较低。
再说现在技术发达,即便是在内地科考,只要操作方式正确,所担心的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在童教授的指导下,他们配备两个人一组,一个采集,一个通过技术手段收集再真空密封在包装内。
晓露和包子一组,晓露负责采集,包子则负责收集,柚子直接给童教授打下手了。这是晓露第一次在南极采集样本,很严谨认真,偶尔还会脱下手套用手直接扒拉,看着包子都想跃跃欲试,偶尔他也做些采集的工作,加上童教授在旁边指点,让他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知识,总之整个采集和收集过程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
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地质队员则是去不远处的山脊进行其他方面的科考。地质科考涉足的范围很广,也是南极主要的科考项目。
今天南极科考刚刚开始,给生物部门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户外的时间不是很长。
这次生物科考要在南极进行十多项的生物领域研究,每一项都需要地质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在南极,地质部门到哪里说话都是老大,包括天文、磁场、环境等任何科考研究都离不开他们。
采集完毕,到了吴乐规定内的时间点,科考队员们有序的离开了山洞,可能是山洞里光线昏暗,出来都忘了戴上防紫外线眼镜,有几个人很不适应,纷纷揉眼睛说难受,吴乐过来没有安慰反而把大家悉数痛斥了一番,很不留情面,童教授在内几个戴近视眼镜的则躲过了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