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春露玉液(1 / 3)
年关将至,华府的气氛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今年整个华府百姓都种上了土豆。不过不同于之前,现在的土豆官府已经不限制食用,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在餐桌上看到土豆的身影。
华府在年末的时候颁布了一项新的政令——鼓励家中的成年男子务工。
这在以前从未有过,之前成年男子要么在徭役,要么就在家安心务农。在华府颁布政令的第二天,又有公文下达。从明年开始要修筑从五台山到华府码头的路,并且要求非常高,所有的路段全部用铁夯压实,还要在路面全部铺上石子。
不过不同于之前,这次不是徭役。所有参加的按人头算,每个人每旬都会有200工钱并且管饭。
除了零工之外,村镇也可以选择包路段的方式进行。按照路段平整度的不同,工钱在2贯到5贯一里不等,命令要求不能强迫村民参加,如果遭到村民举报,里正可是要蹲大牢的。
这是多样性的一个务工方式,零工比较适合一些流民。像哪些大一些的村庄更适合团队参加的方式,一个大村夯个几里路不是轻轻松松?
临近年关的这些天,华府的府衙每天都挤满了人,最开始民间百姓大多还不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后面随着突厥人拉过来了好几个马车的铜钱,华府的百姓才开始一个个传了起来。非但如此,已经有几个大村庄挑好了路段,最多的一个村子接了58里的修路工程。
随着这些大村镇的加入,一些零工也纷纷找到府衙报名参加,每个人都在上面签字画押。这件事情越传越广,最后和华原临近几个地方的百姓,也都跑过来报名。主要是馋这每旬200的工钱,按照官府的说法,这条路130里华府要修一年的时间。
临近年末总是最忙的,朝堂也不例外,主要是今年多了一个商税。自从商税的政策颁布后,国库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充沛起来。原来只能通过土地税、官营产业、农业税收,现在多了一个商业税收。
虽说今年的赋税已经减了一大半了,但由于今年不少地方都种了土豆,这次实际收上来的并不比之前少多少。今年统计出来的赋税总计2800万贯,其中商业税收550万贯,大部分都流向了吐谷浑战场和突厥,实际进入国库的只有620多万贯。
这次的商税让朝堂有些措手不及,按照他们预计今年能有200万贯商税就不错了,这次成果确实有些喜人。之前的丁税(人口税)在今年已经取消了,只保留了最基本的农税和土地税,以及今年出来的商税。
这次农业税收各地相差不大,南北差异依旧明显,尤其是南中和江南两个地方,这次比起往年多了5倍的税收。现在单单一个江南道就可以供养15万大军,这还是在当地出现叛乱,和第一季并没有全部种上土豆的情况下。
商税更是出现了一枝独秀的情况,华府这次以76万贯的税收夺得桂冠,和都城长安遥相呼应。不过华府也是个吃钱大户,又是修路又是修码头,最后朝堂又倒贴了25万贯给华府。
最近这段时间杨素嘴都笑歪了,他终于不用整天在李世民后面哭穷了。不过后面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尤其是陛下要一次建造的五艘大船,光一个蒸汽涡轮机就要60万贯,五艘加一起300万贯没了。
杨素前前后后写了不下十封信给沈无忧,人家给出的回复是“等过两年工艺成熟,可以30万贯一台。”
要不是陛下急着明年让这五艘船下水,他真的会等两年再买。不过这300万贯也不是真的直接给五台山送过去,大多数会换成铁还有粮食蔬菜给五台山送过去,光是下半年就用烟云号送了七次。
哪怕是这样,往后户部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后面还要更多的钱财投入到水渠的建设。为了能让明年下水的五个大家伙顺利通行,不少河床还要开阔河面,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杨素这时候只恨当年隋炀帝为什么不把这些事情一起做了,现在这些工程没有一个不牵扯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