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万民的愤怒(二)(3 / 9)
贫者愈贫,富者愈富!阶级矛盾在逐渐锐化!</p>
同时,盘剥百姓的,还有地方的贪官污吏。他们也趁着天灾,大肆侵占民田。</p>
而大元从第三任皇帝起,就陷入无休止的内斗。每一任皇帝在位的时间都很短。</p>
大家都在忙着拉拢大臣,争帝位,哪里有心思和时间整顿吏治。历任大元皇帝对犯法官员的惩罚都是过宽的。</p>
所以,大元的政治腐败也是触目惊心的,就连御史们也渐渐在腐化。</p>
高僧们在保护官吏,御史们也在保护官吏。导致后来还出现赈灾钱、赈灾粮被官吏贪污的现象。</p>
“官买田,台不谏,省不言。”</p>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p>
元末这些民谣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乱象。</p>
喇嘛僧侣,贪官污吏,地主富商成了底层百姓的三座大山。</p>
……</p>
话说回来1350年。</p>
这一年,元惠宗和大臣们正在商量治理黄河之事。</p>
对于治河,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但一提到治河的费用,就全都哑口无言了。</p>
很多问题的源头都出现在钱上面。</p>
当时的元廷确实没钱治河。</p>
解决国库赤字的办法通常来说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p>
节流,就是要大幅度减少对喇嘛教的供养。开源,自然就是要出台政策,朝地主富商身上收点钱。</p>
但是,大元帝国的君臣们可没有朝这方面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