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41章 冷热之痢(1 / 9)
两贯钱, 便是两千文,放在底层百姓眼里,这可是笔大钱。攒个一年半载, 都还未必攒得到。
更何况, 在很多人眼里, 一根做工精细的绣花针,也才几文钱。这针砭是石头做的,石头是贱物, 上好的砭石和普通的砭石, 在他们看来没有区别, 怎么能和用铁做成的针相提并论。
摊主还敢卖这个价, 准定是来夜市讹人的。
有这个想法的人太多了,以至于摊主在见到有人问价, 都已经做好挨骂的准备。
尤其这盐亭县懂得用针砭治病的不多, 多数问价的都是因为好奇。
许黟的年纪不大,也被摊主归为这类人了,但出于习惯, 他还是将这针砭介绍一通。
在听到要两贯钱后, 许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挑选了几根石针放在手掌心观摩。
周围灯火阑珊, 照得石针每处细节都十分精妙,与他家收藏的针砭比起来, 丝毫不差。
祖士衡著的《西斋话记》里, 就有一段话:“陇州道士曾若虚者, 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这说的,便是用针砭治病的典故。而且使用方法几乎失传, 许黟要不是家里珍藏着一套针砭,对它的了解只会更少。[注1]
难得遇见,怎么能错过呢。
“阿伯?这针砭确实只卖两贯钱?”许黟认真问。
针砭的制作贵在技术,而非材料。
阿伯苦哈着的脸微微愣住,似乎没想到许黟会再度确认价格,他心中下意识地惴惴,垂放在身前的两只手略有些无处安放。
“这位郎君是……想要买下这针砭?”
许黟笑着点头:“是想买,阿伯你做的针砭实在不错。”
确定眼前的人真的要买,而不是打趣他后,阿伯窘迫的脸上终于多出一丝笑容,他欣然对许黟说道:“我家以前就会做针砭了,是祖传下来的打磨手法,做出来的石针耐用不易倒。以前呐,还有大夫千里迢迢寻来,就为了我家磨出来的针砭。”
说到后面,他不免有些喟叹,时过境迁,以前门庭如市,哪怕不买针砭,那些大夫都要来观摩一二。渐渐的,便没有人再来了。
懂得用针砭治病的少之又少,这针砭又经久耐用,需求量降低,想要靠这份手艺度日便不行了。后来,他才带着孙子来夜市摆摊,只为能把做好的针砭卖出去,补贴些家用。
在听到他还带着孙子摆摊,许黟看了看周围,没见到有小孩。
许黟便问:“阿伯,你孙子去哪里了?”
阿伯局促地笑了笑,说两个孙子带过来卖的东西是小玩意,就吆喝走路地去卖。一个卖炒花生粒,一个卖棉布鞋垫,去了有一个多时辰,差不多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