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 / 3)
不知是不是年龄的关系,年长些的老师一直不停的发指导语,给每个学生分配任务。不然他们不会自己分配,完成一步也不能自觉的进行下一步,这就是他们的特殊之一,无法规划自己的行为。而年轻教师这边的指导语就少得多,大部分活儿都被程度轻的组长做完了,其中一个高个男生龙全程都在看着,几乎没动过手。有时他还会被年长老师的声音吸引过去,总要说话招呼他才能重新回到自己组这边。
据说这一节不是新授课,但看他们的表现,并不像曾经学过一遍,对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好像没什么印象。这可能是学生的通病吧,算不得特殊。
虽然在学习做面点的过程他们都亦步亦趋的,但是刷碗,清理之类的活计倒是轻车熟路,尤其每一样东西用什么东西刷都是固定的,不会随意更改,很刻板。
这节课我和许都站的很累,好不容易下了课,然后就是大课间的时间了。学生们下楼,去鞋柜换鞋,去操场上站排,跑步。看着两个小班的孩子走过去,一脸笑意的说着自己不愿跑步,与普通孩子没什么异样。
跑了几圈以后,是自由活动的时间,老师又把他们分开两组,一组篮球,一组足球。我看着篮球组,分成两边,每边三个人,一边拍球一边走过去,然后把球给下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管理,他们没有话,自觉的站排,自觉的拍球来回穿梭。就好像一个既定的模式。中间一个高高胖胖的男生大杨是孤独症,但很喜欢说话,似乎经常沉浸在自己幻想的卡通扮演当中,还和边上的其他老师互动,对着放气波,很有趣。
另一边足球许在看着,有一个小的足球门,一个守门,其他人轮流去射门。后来许说要我去看足球,因为她不愿再去捡球了。
其它高年级的学生也以球类为主,多有老师组织着,低年级的很多孩子只是在乱跑,然后我们那些实习生在后边追着。有些年纪小程度重的孩子都有家长陪读,小迪班里的孩子就是这样,大部分时候孩子都围在家长身边,也不需要老师过多操心。还有就是学前的孩子是要求家长必须陪读的,他们还不具备独自上学学习的能力。
大课间结束,换鞋,上楼,洗手,上厕所,回教室。每一次出去后回来,都是这个流程。出门前会排好队,排着队出去,回去前也要排好队。不知道这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而被训练成这样,还是故意训练成这样的。总之很让人省心罢。相比之下,我觉得普通学校里那些孩子更难缠。
第二节是烹饪课,老师教他们做凉拌黄瓜,六个孩子还是面点课上的那六个。这两个老师明显帮助的更多,给他们演示炸花生米,然后叫他们自己做。其间需要分派别的学生洗菜,剥蒜,不然其中的人又要同第一节面点一样,或者与我们两个实习的一样,干看着。
这道菜需要加木耳,但木耳的浸泡,焯水,都是一个老师做的,学生没有参与。不知道这一环是否有什么深意,至少我没看出来。或许只是因为菜谱这么写着吧。不过以后有机会我要验证一下,凉拌黄瓜加不加木耳,会有多大的影响。
上午的课结束的很突然,两个老师很照顾我们,没下课就让我们去打饭了。十块钱的饭,说实话,很难吃。似乎是一个炖土豆,一个萝卜丝里边有整虾,一个肉丸子。我还是不太理解成年老师的口味,她们每天吃这个竟然也精神抖擞的。估计是有饭补,而我们要掏出真金白银吧。饭是要端回教室吃的,因为那个餐厅地方不大,主任要把地方留给学校的老师,所以规定我们必须回教室去吃。我和许回去的时候,班里还没有下课。不过老师交待了几句,让我们等下帮学生拿饭,她也好去打饭。
打铃以后,许招呼我去拿饭。就在门外不远的走廊里,送来的盒饭。我们还想数一数,但班里的孩子已经走过来了,他们轻车熟路,也不数个数,全部都给拿了回去。班里成绩最好的李说:“都拿回去,别人少就会来我们班拿了。”我没想到这样好的办法,或许他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早形成了定式。果然在吃饭的时候,有别的班老师来拿饭。我不禁佩服他们的方案,很实用。张老师看我打的饭很少,怕我不够吃。但其实我很勉强吃完了盒里的饭,真的很勉强。
但这些孩子吃的似乎很享受,他们吃的多,也很快。张老师说他们不太知道自己的饭量,所以需要老师帮着控制,不然可能会吃撑也不知道。
中午,刘的妈妈来将他接走,下午与张老师交谈时得知他只上半天学,下午要去别的地方上课。估计是康复训练之类的吧。回想起他的状态,似乎确实很严重,现在这个样子,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