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马邑春荒危机显,府君无觉险不知(1 / 4)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河东春旱,爆发饥荒,马邑流民遍野,当此之时,本该放粮赈灾,但马邑太守王仁恭守财奴的老毛病又犯了。
为防备突厥,马邑仓内军粮堆积如山,且太原留守李渊屡次传令让他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可他一面搪塞,一面以“未得朝廷圣命,不敢擅自开仓,挪用军粮”为由,愣是不开仓放粮,拒绝赈济灾民。
王仁恭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这些军粮当成了手中的筹码,以便于他在马邑继续做他的“土皇帝”,可他一届莽夫哪里想得到,空有兵马钱粮,而无人心,终究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就心理学而言,一般具有守财奴特质的人,都有贪财的毛病,王仁恭也不例外。
他大肆收授贿赂,然而武将出身的他又没有文官那么多花花肠子,也不会巧立名目,当然他也看不上文人那些温吞水的阴谋手段,对于那些不识相的人,他有的是手段收拾,一顶乱贼同党的帽子就能让他们乖乖就范。
但王仁恭没有想到的是,他暴力敛财的做法积累了太多民怨,不过就算知道了恐怕王仁恭也不会在意,因为在他眼里,这本就是个狼吃羊,官欺民的世界,而他要做的就是这样一只狼。
这样混蛋的想法,也只有这样的滚蛋才有,而他哪里想得到,他王仁恭也只是一只较为强壮的羊罢了,况且还有一条叫刘武周的毒蛇埋伏在他的胸口,而且正在苏醒,并露出了毒牙。
刘武周敏锐的察觉到他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王仁恭在马邑郡人望丧尽,民心离乱,刘武周知道此时他必须出来占领人心,但他人微言轻,还不具备凝聚人心的名望与地位,刘武周为此急得是抓心挠肺,除掉王仁恭容易,但要掌控马邑郡,赢得人心,却是难上加难。
刘武周这家伙多年游走“股市”,作为一个资深的投资者,他十分懂得如何合理地运用手中的资源和把握时机,这次也不例外,他以经给王仁恭挖了一个风水绝佳的葬身之地。
难民越聚越多,好似马邑城都快装不下了,街道上沿街乞讨,卖身为奴的难民随处可见,就连太守官署门前也挤满了难民,王仁恭非凡没有怜悯之心,反而令卫兵强行驱赶。
刘武周见状便进入官署劝谏王仁恭,请求王仁恭开仓赈济灾民,果然一切都如预料的那般,王仁恭断然拒绝了刘武周。
但刘武周还是一味纠缠,请求开仓放粮,赈济难民,王仁恭实在想不明白,平日里异常恭顺的刘武周,今日怎么一根筋,一而再,再而三地忤逆他,非要他开仓放粮,若是不把刘武周压下去,恐怕还会有人来找事。
三番五次的请求,让王仁恭动了真火,严词责备了一番,令侍卫将他乱棍打出,到了官署门口,刘武周当着一众难民的面,愤慨扬言道:“如今百姓饥馑,饿殍满道,而王府君紧闭粮仓,不肯赈济百姓,这难道是为民父母的作为吗?”
王仁恭一听属下奏报,好啊!这小子今天是吃错药不成?连本大人都骂上了,老子今天就给这小子醒醒神儿,上一课。
王仁恭果断令人把刘武周捆在柱子上,剥了衣服,先抽二十马鞭再说,扎实的马鞭抽在刘武周黝黑壮硕的身上,顿时鞭下翻花,皮开肉绽。
刘武周在一众良心观众面前,演得那叫一个走心,惨叫与不屈的骂声,配合得天衣无缝,活脱脱一个戏剧话本中,所唱的那个为民请命,忍辱受难,忠肝义胆的英雄。
而这些难民不愧都是良心观众,入戏太深,那叫一个感同身受,不是抹泪就是为刘武周喊冤叫屈。
而刘武周虽然痛在身上,可心里那叫一个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