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官卖私盐(2 / 5)
几个大商人都不明白“五十年”有什么特殊含义,不过他们看得出天子对种植园很有热情,而且心情不错。
他们仔细算了算,如果不用出安家费和高额工钱,粮食、工具等成本其实没多少。
现在有云南出产的青蒿酒,以前拓荒最惧怕的疟疾问题大大减轻。只要拓荒地过程中不死太多人,不用出高额抚恤金,开荒支出跟后面的持续收获相比不值得一提。
乐观估计,几年就能赚回拓荒的成本,剩下的时间都可以持续赚钱。
追随天子的脚步做生意总是有钱赚,这是最近三年来所有安南明商的共识,于是他们不断问题,又在朱由榔的回复中连连点头,似乎非常动心。
连地方都大致挑好了,就在中海南岛西侧的沿海地区,即临高、儋州、昌化、崖州诸县。
这几个州县距离安南很近,从安南采购粮食、农具、药品等补给物资过去很方便。
只要有充足的人口,开拓大规模种植甘蔗不是问题——除了黎人暴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朱由榔并没有和这些商人明说大量人口从何而来,不过他计划把整个广东沿海的百姓都接过来,福建、浙江就交给郑成功迁去开垦宝岛。
如此一来,几年之后大明在沿海就有了两个稳固的基地,到时明军的兵力优势将不再局限于沿海,而是拥有武力收复几个省的硬实力。
为了保护难民不被奸商盘剥得太狠,朱由榔还打算制定一些律法来保护他们的利益——西洋人搞的奴隶制种植园太残酷了,迟早要被淘汰,他可不想走弯路。
……
甘蔗种植园估计可以容纳几万人,为了给更多难民找活路,朱由榔又盯上另外几个需要大量劳力的行业。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晒海制盐。
为此,他下令罗义带路,前往马枭、博顿、兰馨等几个大盐场进行微服私访,为发展盐业做准备。
朱由榔、黄士谔、陆顺明、罗义等人离开官道,沿着清军几个月前开辟的道路行进,只见沿途到处残垣断壁和荒废田地,好像已有十几年没有住人。
好不容易抵达马袅盐场,观感才好一些——为了给广东水师上岸休整,盐场内部刚刚修缮过,屋舍的状态还可以。
然而盐丁的状态就让人有点不忍直视,让人不敢相信这里能生产出好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