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梅先伯伯风瘫了(2 / 2)
长期这样的生活气息,老人家已经很不适应了,想到山里去清静,试试看能不能会好一点。有了这个想法,国炎就让老人家到双桥自己家里去住一段时间,能住多少长时间,就住多少长时间,择一日,赛的老公,天根开车把老丈人送到了双桥。
山里面要说好,确实是好,但毕竟不比城市里方便,人稍微一点不舒服,那就不行了,山村里的卫生所医疗条件太差了,而且还要经过一段山路,从城里带去的药已经快没了,zz市人民医院里开的药也就是几天的用量,家属,子女去开还要费很大的周折去托人才能开到,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于是在双桥国炎母亲的家里住了半个月就回来了。
白天梅先妈一个人照顾着,晚上大家只要不开会,不加班的时候,都会到中河沿来陪老父亲,扶到客厅里说说话,有时来了点精神还会抄几圈麻将,半个小时,三刻钟换换脑子,开心一下。
在那个时候,城市里老百姓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很一般,退休工资也只能养养老,吃穿住行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医疗福利条件不能满足老弱病残的需求,有很多的药品是不能报销,要自费诊疗,特别是请土郎中到家里来按摩推拿,舒筋活血,那都是全自费的。虽然请过几个土郎中到家里来按摩推拿,舒筋活血,但没有一个有疗效,针一拔,人一走,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向阳妈说家里顾一个保姆在家里侍候老人,平时帮衬着,尽可能地解轻一下梅先妈的压力。想想这个开支家里承担不起了,自己想都没有去想过,更何况梅先妈的身体还十分的健康,长期以来都是勤俭持家,不肯花一分的冤枉钱。
梅先妈嫁过来的时候,就没有过过舒适的日子。
梅先妈的娘家是在白水乡下余村,还是在小孩子的时候,双方的父母在关溪村里闲聊的时候,看着两个小孩子玩的真欢实,随意的一句话,就约定了两个人的婚姻。到了成年十八岁的时候,就嫁到了城里来。
解放初期,梅先伯伯在东门的农会里做文书工作,梅先妈就在家里照顾公公婆婆。因为自己是一个从农村里嫁到城里来的,家里的妯娌间非常在看不上她,时不时地话里话外地勺叨着她,做的是体力活,吃的是残羹冷炙,有些时候公公都看不过去,对其他两个儿媳妇说,即使家里的佣人也给口饭吃。
之后生活有了点改善,伯叔都搬到外面去住了,家里听不到那种勺叨的声音,虽侍候老人也心甘愿意。
衢州城里经过了抗日战争,残垣断壁,老旧平房面临倒塌的危险,天王塔拆除,只剩下塔基。住在城里的老百姓,分落在一些老旧的危房里,要想重建,一下子腾不出时间和经费,百废待兴只能对城里的一些破旧的危房进行清理整修,为了尽快地恢复城市面貌,调动了一切力量参与到城市修建当中。
这时梅先伯伯调到了房管会里工作,她也随着到房管会里做泥瓦工,做的都是体力活,农村里出来的,能吃苦,白天做着体力活,一有空隙就到家里带小孩,没有稍停。
到了后来,梅先伯伯就离开了房管会,到刻字店里做会计,而梅先妈整天到街头巷尾卖红薯,补添一下生活的来源。
随着衢州经济建设的发展起来,衢县在花园公社孔家建起了砂石场,梅先伯伯就到了孔家做事务长,梅先妈也就随梅先伯伯一起到了砂石场里,挑砂,筛砂,搬大片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