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人类的墓志铭(1 / 5)
一号观测员亲眼目睹着地球的文明史,和第一次发现这种奇异的碳基生物时的欣喜若狂不同,人类日后的大航海、工业革命、乃至世界大战都没有令他再次感到激动。
毕竟从它们开始冶炼金属的那一刻起,这些就已经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了。
“这些碳基生物发展得比我想象的快,看起来它们马上就要进入宇宙空间了。”
他审视着193年的东欧平原,一个雄心勃勃的地球人刚刚出版了它的新作。
那个地球人的名字叫作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而那本书的名字叫《利用反作用力设施探索宇宙空间》。
“它们探索太空的难度要比我们大得多吧。”
这个推断非常合理,且不说碳基生物自身的脆弱性,这颗蔚蓝色行星稠密的大气层也使得任何尝试往来于宇宙的行为都要先接受一次火浴的洗礼。这层气体外壳对在那之下的生物来说既是盔甲,也是牢笼。
“对,它们最初的空间飞行器应该需要很多额外的部件。比如隔热层、密封仓、操作面板、提供氧气和食物的循环系统……”
金属文明的星际航行史和文明史几乎一样长,它们远古时期就掌握了电磁推进的技术,就如同人类很早就掌握了航海技术一样。
与化学介质通过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来进行反冲不同,电磁推进依靠的是导电气体和强磁场之间的反冲力。强大的电流会使气体介质受热膨胀并且电离,射出的等离子体产生的动力远远大于人类所有现役的固体燃料火箭。
不过这仍然是工质推进的一种,在星际旅行的技术中属于非常原始的了。
一个甲子转瞬即逝,在中亚的戈壁滩上,碳基生物制造的第一颗卫星冉冉升起。它的名字叫做“同行着”,这是月球的第一个金属伙伴,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1977年9月5日,在百年一遇的引力窗口期,碳基生物又发射了一颗著名的深空探测器,它的目标是浩渺的银河。
它叫“旅行者一号”。
从同行到旅行,人类用了2年。旅行者一号携带着一张铜制唱片,上面用55种人类语言表达了对未知宇宙生命的问候:
“各位都好吧,我们都很想念你们,有空请到这来玩。”
这些话本应成为人类的墓志铭,在永恒的宇宙中纪念着曾经有这样一个脆弱的文明存在过。
。。
回到空无一人的宿舍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我把书包往地上一扔,整个人摊在椅子上。
“你去哪了,还不回来?”我给徐侠发了个消息,他可能出去聚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