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年(1 / 2)
陈余走在路上,没了干粮难免饥肠辘辘。偶尔在雪地看到野兽的脚印就是陈余看到最好的消息,全靠它们果腹了。陈余走了很久,见过很多村庄,一幅袅袅炊烟美如画的盛景和外公所说的不一样啊。
他决定多走走,一次陈余决定向一个村子走去。村里的人见到他先是吓了一跳随后匆匆向村中心走去。当他还未进村,一个道士突的出现在生前。
道士呵道:“大胆贱民,谁允许你私自走动,你监籍哪里?”
看到如此场景,陈余当然是脚底抹油,赶快溜了。道士骂骂咧咧追了半天,许是胖了点,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让陈余得以跑脱。此后,陈余每每接近一个村庄都是小心谨慎的通过观察陈余渐渐弄清了大致形式。
陈国,现在盛行道官,道官有碟谱,只要成为道官,那就是妥妥的官身,高人二等,比那些武将更高一等,最下的就是平民。道官的地位高,得益于陈国的“左国师”张长林,一手丹法造诣颇高,其中延寿丹更是本陈明宗列为皇室贡品,禁止外流。
当然,陈国还有“右国师”,陈国把佛教奉为国教,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佛教的影子。曾有僧人傲然道:“江南四万八千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诗中可见,这佛教是到了何种鼎盛程度。
右国师法号普渡,在陈国每有大变动,必然有他的影子。八年前,普渡大师向明皇进言,说要让佛门弟子下驻于村,保护地方百姓的安全。明皇应允,大夸佛门大义,见此左国师同样表明态度,让道官们驻进基层。因此,从地方到中央基本上都有了佛道二门的影响。
表面是保护,实则在进八年的推进中,基层百姓早已经被把持了。就连生个孩子都要向当地驻守的道官和法师申请,得到允许后方可生育,否则视为谋逆。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为了在合适的时候生下的孩子。八年来,整个陈国出生的孩子急剧下降,不到以往一年出生的孩子多。
佛门一直在宣扬因果,大乘佛法和灭欲论,仿佛少生孩子也没什么不好,减轻了负担。每天烧三炷香,去向道官求一道保平安的符,乐得安宁。清晨,法师会为村民集体念诵佛经,精神抖擞的村民对法师的敬仰可不低于道官老爷。
为了不让不法分子破坏祥和的环境,明皇下令:凡陈国百姓,就地登册,外出和流动必须得到当地道观和法师的允许,流动着由道官负责陪同保护平安。
因此,陈余孤身一人到一个村庄,那必然是不法分子。当然有的地方尚未有道官和法师入驻,陈国太大了。道官和法师人不够。再说极大多数道官和法师都不愿意去苦寒的乡下。因此,道官和法师的在大量招人。
招人的方式是有入驻的道官和法师考研,看的是机缘。因此道官和法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多数人的命运。地位才会那么超然。
招来的道官和法师经过培训,赐予一部分符篆和佛经,继续往更偏远的地方铺展开去。陈国,快遍布道观和寺庙了。
陈余逃脱后,往更偏远的地方跑。最终遇到一个尚未有道官入驻的村落——马落塘。这里民生淳朴,当陈余表现出自己是和商队跑商,在土匪手里逃出来后。村民收留了他,陈余便在此,安稳了下来。大约四个月后,当地的保长将道官和法师迎了进来,入驻马落塘。
两者都很年轻,二十多岁的样子。但那股傲然的气势冲煞整个村庄。一听是官身,全村人都视若上宾,在法师和道官展露本领后更是奉若神明。
虽然,道官和法师确实有真本领,但陈余总觉着不对劲。在洪谷读父亲带回去的书中,有一本杂书说道:天地间有种叫炁的东西,充斥着所有空间,每一个角落。有大能引得炁入体,证得长生路。炁有灵,有灵无灵众生都能受到它的滋养,因此众生叫它灵炁,再后来便叫做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