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实地调查(2 / 3)
虽然此时广州、福建一带已种植较为优越的占城稻了,但占城稻在蜀中普及仍需要时间。
在交通落后的大宋,占城稻的普及至少需要三、四十年,甚至更久。
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国内,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交趾占城而得名。
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交趾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福建地区。
据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按照历史记载,到了南宋绍熙三年,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达到长江下游流域的8%~9%。
虽然历史并没有提及蜀中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占城稻的,但姬长卿认为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推广占城稻。
提起水稻,姬长卿总是不由想起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是华夏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华夏的当代神农,亿万农民因为他,而不在忍饥挨饿。
只可惜他老人家没能长命百岁,虽是九十一岁的高龄逝世的,但像他这样有巨大贡献,一生都献身于高尚事业的人,活到一百,一百岁以上都是可以的!
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姬长卿回到桃园,随即写信让人交给陈汉平,请他帮忙在福建路、两浙路收集一些占城稻种子,另外应该提起做好准备,最好多存一些粮食。
姬长卿开始储备粮食,同时也开始带着弟子陈谨,走访调查周边的情况。
考虑到陈谨还很年幼,姬长卿只是在周边的几个村子走访,情况不是很好。
姬长卿将陈谨送回陈府后,开始自己一人走访梓州府周围的几个县城。
这还是姬长卿自定居梓州府后,第一次走出自己的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