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制度决定国力(1 / 3)
姬长卿是一个合格的听众,对刘娥把持朝政,他并未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陈希亮是一个士大夫,在儒家的传统教育中,士大夫最注重礼法、名义。
刘娥曾以天子的依仗,祭祀过宗庙,这在陈希亮、范仲淹这种士大夫看来,简直是对礼法的践踏。
但刘娥毕竟对稳定朝纲有功,加之她又是当今官家的‘母亲’,且赵祯也默认了她行为,加之当朝的大臣也采取了变通的法子,所以朝臣在没有过激。
“丹文,你一向见识过人,你说我大宋还机会收复燕云吗?”
与读书人聊天,他们总离不开要谈论政治。
对于收复燕云,姬长卿并不看好,甚至不认为宋朝能够在“重文抑武”的制度下,能够收复燕云。
“公弼想听实话,还是勉励之语?”
陈希亮闻言手中的酒杯停下了下来,随即苦笑着摇头道:“丹文,何以至此?”
“自我朝太祖太宗以来,国朝轻视武人,荒废武备,这势必会导致我朝武弱而文强。”
“武人娇纵,素来目无法纪,若不加压制,彼辈定会割据一方,介时我朝又会重蹈前唐藩镇的后辙。”
“公弼,世间的事,不这样的,你是士大夫,又是文人,势必会为文人士大夫说话,可需知道道家有言‘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国朝既想收复燕云,又不想提高武人地位,这不就民间常说的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可没有这样的事。”
宋朝是无法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自宋太祖制度“重文抑武”厢军、二府制度以来,宋朝就注定无法发展太强的军事力量。
而相比于还没有汉化的契丹人来说,他们虽是野蛮的,但兵力、战力也是极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