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漏网之鱼时有,脱天之鸟尚无。(1 / 1)
大唐宣布新的《姓氏录》,所有人都不再受出身限制,可以以“文治武功”光宗耀祖,抬高出身!唐军战力因此推向巅峰。李治乾纲独断,回报丰硕。苏定方的军事成功再次给李治带来巨大的声望。李治内心爆棚:以军功立威、超越先帝李世民,果不其然!
论东赞甚至对左右人说:“苏定方不死,我吐蕃必殆危。”吐蕃的认输,让李治意气风发。下一步军事行动,朝堂展开了激烈的争议:东征,还是西征?
苏定方建言:“西域地广人稀,都护府兵马不足十万。吐蕃言而无信,心怀叵测。居高临下,俯瞰长安、安西都护府和江南道。吐蕃若趁我不备出兵攻伐,将绝大唐西域之控制,斩断丝绸商贸之路。吾意以倾国之力,先定吐蕃,再攻高句丽,一统河山,千秋万载。”
当苏定方将自己的定国安邦之策说出来的时候,满朝文武都震撼了!文臣大多认为这是穷兵黩武,唯有武将心潮澎拜。二次为相的李义府,人称笑脸虎“李猫”,朝堂蹦跶的最欢,坚决不同意西征:“吐蕃乃为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物寡民稀。远征吐蕃,大胆冒进。若有意外,极可能葬送国运。”许敬宗更旗帜鲜明地反对:“臣反对远征吐蕃,财力、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国库尚难以支撑;得之有如鸡肋,徒增费用,远征吐蕃实乃得不偿失。”还有更深的一面许敬宗没有说出来,那是协调工作繁重,作为主管工部、户部的宰相,他无力应付,甚至可能因为出了纰漏而丢了富贵。若真的让苏定方平定吐蕃,纳入大唐版图,武将的权势将彻底倾轧文臣。
李治对苏定方是十分信任的,现在也雄心勃勃,觉得许敬宗、李义府这种不知兵的宰相并不能给他提供决定性意见。所以,他便问计于太尉李勣。李勣虽然壮志不已,但习惯了再朝堂上装鸵鸟,便说:“圣上马鞭所指,便是微臣所向,刀山火海,臣无惧矣!”李勣没有表态,把皮球踢向了李治,但表明坚决支持李治的态度。
这时候,武媚娘已经可以在朝堂上,金銮宝座后面垂帘给李治提供政治意见。苏定方实际上是武媚娘托许敬宗举荐之人,李治心里也清楚,而苏定方公正体国,有如擎苍。从来没有偏向任何人,只为国家,这让李治更是欢喜,也是放心的,李治自然想偏向苏定方。在李治沉默之际,武媚娘在垂帘后发话:“敢问太尉,太宗对战高句丽可有遗憾?”武媚娘突然冒出这样一句,李勣缺不好回答了,想当年,李世民带领李道宗、李勣、薛万彻两次亲征,虽然比之杨广那可以算是战功卓著,可最终还是饮恨而归。李世民也从此一病不起,数年后便驾崩了,虽然其驾崩与高句丽之战并无关系,是因为吃了所谓的仙丹造成的,但百姓不这样认为啊,李勣只能说有遗憾。父债子偿,父仇子报,此乃孝道,西征吐蕃只有暂时放弃。
吐蕃成为落网之鱼,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漏网之鱼时有,脱天之鸟尚无。于私而言,东征对于苏定方,可以为大哥苏挺方报仇雪恨,毕竟苏定方已届花甲之年,不再年轻,东征是给自己报仇雪恨的一次机会。西征,只好暂时作罢,虽惋惜,却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