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叔侄正式交锋(1 / 3)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底,皇太子朱高炽即皇帝位,并大赦天下,开启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仁宣之治”。
不过这位仁宗皇帝上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一命呜呼了,实实在在算得上明朝比较短命的皇帝了。
朱高炽登基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首先,下旨全国恢复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不仅停止了下西洋和去云南采取宝石的活动,还停止用兵交趾。
基本上停止了所有劳民伤财的一切大型活动,如此一来,百姓有了更多时间去从事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明朝的经济出现了新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仅如此,明仁宗朱高炽还蠲免了很多地方百姓两年的粮税。被免去粮税的百姓纷纷跪地,朝着京城的方向磕头谢恩,感激涕零的说自己遇上了好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不仅对一般的百姓很宽厚仁慈,对建文帝时期的旧臣也很宽容。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明仁宗朱高炽在大殿上突然对大臣们说:“方孝孺辈皆忠臣。”意思就是建文帝时期,方孝孺、齐泰及其黄子澄等人坚决维护当朝皇帝朱允炆,他们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确实是一代忠臣啊。
朱高炽说完这句话,底下的大臣们除了一脸懵之外,还不敢出声。因为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这些人已经被定位为奸臣,并且狠狠处理了他们的家属,有的被残忍杀害,有的被充军,有的被送去教坊司为奴为婢。现在新帝即位,又说这些人是忠臣,不是打朱棣的脸吗。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大家都默不作声。但又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似的看着皇帝朱高炽。
接下来,朱高炽当场下旨:凡是在建文时期因为靖难之役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为普通老百姓,并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大臣们听到皇上下的圣旨,立刻明白了,原来皇上是想赦免那些人啊。于是,大家齐声喊到:“皇上圣明。”
不说其他的,就单单从赦免建文帝旧臣家属这件事情来看,朱高炽确实是一个很仁慈宽厚的皇帝。不计前嫌,不被自己父亲所影响,在自己拥有实权以后,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给他点个大大的赞。
朱高炽当上皇帝以后,终于自由了,做了很多以前当太子期间不敢做的事情。除了赦免建文帝时期的旧臣以外,他还放开了吃喝,彻底放弃了身材管理,也就越来越胖,身体也越来越差。他还纵情声色,开始享乐。这都成为后来早早去世的疑点。
洪熙元年,四月,明仁宗朱高炽派遣汉王朱高煦之子朱瞻圻到凤阳守陵。
朱瞻圻是朱高煦的次子,并且不是嫡出。作为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圻的命运非常悲惨。朱瞻圻其实对他自己的父亲朱高煦有一定的仇恨,原因是朱高煦杀了朱瞻圻的母亲。历史上对朱瞻圻的生母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朱瞻圻的生母不是朱高煦的嫡妻,因为明皇祖制有规定,凡是亲王的嫡妻都必须由皇上指婚,既然是皇上指婚,那就不可能随便被杀。
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朱瞻圻大肆对外表达自己对朱高煦的不满,明确表示出自己对朱高煦杀害自己母亲的仇恨。还向朱棣高发自己父亲一些藐视太子、觊觎皇位的罪证,对朱棣说朱高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人,连自己的妻子都杀害。
朱棣对朱瞻圻说:“你们两个是亲生父子啊,怎么会忍心向外人这样说自己的父亲呢。”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杀人就是杀人,就算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就可以杀害自己的母亲吗。
但是,在当时明朝的社会里,长幼尊卑这种封建思想是非常稳固的思想,儿子必须孝顺尊敬自己的长辈,绝对不可以高发自己的父亲,这是大不孝,要受到严重的惩罚。不过也正是朱瞻圻的揭发,让朱棣看清楚了朱高煦的野心。朱棣就命令朱高煦远离南京,回到封地山东乐安,同时也削弱了朱高煦的护卫队。
朱棣深知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他劝说朱瞻圻宽容自己的父亲,放下仇恨。不过朱瞻圻没有听从自己皇爷爷的劝说,也没有放下对朱高煦杀母的仇恨。
朱高煦知道了这些事情,心里非常愤怒,他很想除掉这个绊脚石,但是朱瞻圻很有才能,在夺取皇位上可以给予朱高煦很多帮助。所以朱高煦就效仿靖难时期的朱棣,开始给朱瞻圻洗脑,一边假装悔恨自己的错误行为,声泪俱下,表示对不起朱瞻圻,让他年幼丧母。一边又给朱瞻圻画大饼,时不时就跟朱瞻圻说有机会成为世子。
就这样,朱瞻圻好像慢慢的原谅了朱高煦,忘记了朱高煦的杀母之仇,开始成为朱高煦夺取皇位的一颗棋子,为朱高煦出生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