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陋室煮茶论时局,李耳论道破天机。(4 / 4)
“名可名,非常名。如子胥兄的天下第一勇士,江湖一哥之名,这种可以用来称呼的名,就不是一般的名了。”范蠡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出来,并作了自己的注解。
“范蠡兄弟解得切。我也可以读成,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人或一件事有名声,有人肯定,说可,就一定有人否定,说非。褒贬不一,方能传播,这才是正常的名。子胥兄弟威名,谁敢说没有人不屑或不服呢?天下之大,肯定有!或阴或阳,或明或够罢了,让你防不胜防。”李耳更进一步解释。
伍子胥听得心里发冷。
“如此说来,求名求功求利,还真是有道。在刚强和柔弱的方式取舍上,确实很微妙。”文种枯板严肃的脸上,多了些精彩,语气也温和了不少。
“人,刚生下来和有生机的时候,肌肉是柔软有弹性的,一旦死了,就变得僵硬刚强。草木在生长时又柔又有韧劲,死了就变得干枯坚硬。其实,柔弱是生的表像,刚强是死的表像。上善若水,水滴石穿,弱克强,柔胜刚,天道之争在不争,人能立功扬名居高位,全在谦让。依道而为,必无争于天下。”李耳语言轻柔,三人听到,却如雷贯耳。
众人沉思良久,纷纷点头。
“以前,我视诸侯争战不义,天下百姓受苦,有意远离楚国朝堂,看似不争功名。然而,处江湖之中,终竟还是名利场。这立功一项,似乎是天意使然。取之难得,避之也来。”伍子胥长叹一声。然后反问李耳:
“伯阳兄读天下古籍,阅当世奇闻异事,见多识广。不知志在立德,还是立功,还是立言?或者三者皆有?”
“我德不能以身作则,教化民众,立德没有资格。才思不及范蠡兄弟,工于谋略,长于心计,雄于舌辩,敏于行动;理政不如文种兄弟坚韧执着,严格有序;经世济邦,没有子胥兄弟治理棠邑的成功案例,更没有子胥兄弟气盖山岳,勇冠天下豪杰的威武。看来,立功没有能力。至于立言,这份苦差事,需要苦心志,高格局,好文彩。我抄抄写写尚可,然悟性不足,且又不勤快,毅力不够,看来立言,也是没指望了。此生,就看你们的表现。但愿你们的故事,能启发我,开悟我,未来,也未可知。”李耳言词谦虚,实则是对三位老乡的鼓励。
听着李耳的高论,伍子胥受益匪浅。看着李耳硕大的头庐,慈眉善目的表情,仙风道骨的气韵,伍子胥如在梦中,感觉有点不真实。反观范蠡,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形态,油然而生。文种一脸古板,看似波澜不惊,眼底深处,却精彩连连。
这次拜访,令伍子胥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有聚必有散。
伍子胥见范蠡和文种,旅居在外,贫困窘迫,送文种三金,范蠡三金。其下四金赠予李耳。正是赏赐的十金。
李耳不动声色,坦然收于囊中。
文种、范蠡二人,看到伍子胥如此仗义疏财,大呼礼太重了,不敢受,而再三推迟。见伍子胥执意不改,只得受了。
李耳送三人出门,拱手执礼相送。车马启动,李耳似是自言自语:
“福兮祸兮,相伏相依。争与不争,此时彼时。”
伍子胥在马车中闻李耳之言,心里竟起了愰惚。
这四人奔奔何方,际遇功名如何?且待后面分解。